题东林寺虎掊泉

胜致通幽感,灵泉有虎掊。

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拗。

竹蔼疑相近,松阴盖亦交。

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入幽静的感受油然而生,神泉边似乎有猛虎守候。
虎爪划过,山势被切断,巨掌托起石头,仿佛在拗折坚硬的心肠。
竹林的雾气让人怀疑彼此相邻,松树的阴影交织在一起。
这景色让隐居的人更加不愿离开,真正的仙境难以割舍。

注释

胜致:美好的意境。
幽:幽深。
灵泉:神奇的泉水。
虎掊:虎守。
爪抬:虎爪抬起。
山脉断:山势断裂。
掌托:巨掌托起。
石心拗:石头心肠似被拗折。
竹蔼:竹林的雾气。
疑相近:疑惑接近。
松阴:松树的阴影。
交:交织。
栖遁者:隐居的人。
真境:真正的仙境。
逾:更加。
难抛:难以割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境,通过对虎掊泉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与生命力的强烈对比。"胜致通幽感"一句,通过“胜致”二字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胜景连连的情状,而“通幽感”则是指诗人在这深山中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悟,似乎与自然有了某种心灵上的交流。

"灵泉有虎掊"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体——虎掊泉。虎掊,意为老虎挖掘之处,这里的“灵”字给泉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拗”,则是对虎掊泉影响力的一种形象描述。老虎以其强大的爪子似乎能够撬动连绵的山脉,而“掌托石心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股力量,如同老虎用掌心托起坚硬如石的心脏,展现了一种无法抗拒的生命力。

"竹蔼疑相近,松阴盖亦交"两句转而描绘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和交织的松荫。这里的“疑”字和“亦交”给人一种遐想联翩之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中。

最后,“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则是诗人对那些选择在这般景色中隐居的人所提出的一个挑战。这里的“转令”意味着劝导,而“栖遁者”则指那些寻求精神避风港的人。"真境逾难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赞赏,即在这般景色中,人们可以找到更加深刻、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虎掊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触及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收录诗词(23)

周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 字:为宪
  • 生卒年:841年-912年

相关古诗词

宫词百首(其一)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宫词百首(其二)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宫词百首(其三)

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

百辟虔心齐稽首,捲帘遥见御衣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宫词百首(其四)

日和风暖御楼时,万姓齐瞻八彩眉。

瑞气祥烟笼细仗,閤门宣赦四方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