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其八)

火种刀耕只任天,峒瑶安处堠无烟。

都人总计堆花酒,斗米年来五十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与民生的状况。

首句“火种刀耕只任天”,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原始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刀耕火种,完全依赖自然规律,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制于天时地利的现实。

次句“峒瑶安处堠无烟”,峒瑶指的是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堠无烟则暗示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贫困,难以维持正常的炊烟。这一句通过对比峒瑶地区与一般地区的不同,突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显著。

后两句“都人总计堆花酒,斗米年来五十钱”,将视角转向城市,描绘了都市生活的另一面。都人,即都市居民,他们享受着堆花酒的奢华,而斗米的价格却从一年前的若干钱上升到了五十钱。这不仅反映了物价上涨,也暗示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民众生活的艰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和民生的困苦,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社会批判性。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铙歌(其九)

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盛时不贵珍奇物,彝舶无多到粤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铙歌(其十)

碧眼番彝剑在襟,百年贡市海门深。

逢人不作中华拜,脱帽为恭自掩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铙歌(其十一)

铜鼓千峰击浪鸣,十帆过角九帆倾。

军中胜算饶奇道,潭滘新开近且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铙歌(其十二)

广济桥新跨鳄溪,晴波千丈落虹蜺。

丰碑深勒蛟龙字,多少行人驻马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