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石篇

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

谁提数寸管,坐到一秋长。

我亦耽清致,传闻今几霜。

翻飞乏羽翼,那得到君旁。

想见莓苔绿,坐令毛发苍。

叠膝嘉肺中,望断云根觞。

令我操题处,青棘披孤墙。

日影淡无色,十月梅早芳。

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

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筠石篇》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石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对竹石的深深情感。

首句“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开篇即以寒塘与黄竹构成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片石插入寒塘之中,泠泠之声与箭竹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接着,“谁提数寸管,坐到一秋长”两句,诗人以“数寸管”比喻画笔,暗示自己或他人正在描绘这幅竹石图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坐在那里,直到秋天的漫长过去,表现了创作过程的专注与耐心。

“我亦耽清致,传闻今几霜”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清雅之美的追求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人自述也沉醉于这种清雅的情趣之中,仿佛能听到秋霜的低语,感受到时间的痕迹。

“想见莓苔绿,坐令毛发苍”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想象与感受。莓苔的绿色与人的毛发苍老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叠膝嘉肺中,望断云根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象自己在竹石间叠膝而坐,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目光穿透云层,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令我操题处,青棘披孤墙。日影淡无色,十月梅早芳”描绘了一幅日影淡薄、青棘覆盖的孤独墙角,十月梅花已提前绽放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寄予远方的心愿,但又感叹于无法实现的遗憾。最后一句“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则以对竹下人的关怀结束,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及生命状态的关注与爱护。

整体而言,《筠石篇》通过对竹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蒋扶沟公诗

伯氏颇好道,终岁事修服。

道上逢异人,髭须洒林竹。

修礼重致问,德音美如玉。

扣之转微茫,焦螟游广漠。

冀得长奉侍,双飞向王屋。

人命安可期,天犹互寒燠。

念别正徂暑,墓草巳更绿。

瀼瀼日中霜,亭亭风际木。

逢师苦不早,炼摄总成哭。

形式: 古风

柳浪堤楚颂亭二首为溧阳史氏题(其一)

夹岸千章柳,青春翠浪浮。

如将曲池水,共作绕堤流。

长蛇偃青荫,水鸟悦芳柔。

试于垂缕处,一系木兰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柳浪堤楚颂亭二首为溧阳史氏题(其二)

屈子颂匪今,轼也志空寓。

千载伊谁子,后皇锡嘉树。

曾剡剌崇檐,青黄揉广阼。

永与兹亭留,不迁乃其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昨见

昨见食偶者,析偶以为薪。

零星椎股脾,寸尺移居臀。

心胸本无有,斧亦集其垠。

辟彼偃师工,立剖瞬者身。

彼偃师者析,庸以免其嗔。

免嗔岂得巳,为薪岂无榛。

何忘食女德,辛苦二十春。

食偶者答言,当其为偶辰。

我即薪视尔,尔自不我知,我志如此矣。

我欲尔也歌,尔即轩厥舐。

我欲尔也舞,尔即蹈厥趾。

我怒尔唇阖,我笑尔唇启。

凡我所控提,尔即如我自。

尔自不觉知,昧我蓄薪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