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借酒浇灌胸中抑郁不能平,吐出来画作青竹岁月峥嵘。
像卧龙横卧雷霆不能惊,您与青竹全都忘了形。
晴天的窗影落在砚池里,松烟墨浅染蘸饱了霜兔。
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屈蟠,也担心形状完全会飞去。

注释

胸次:胸中,胸间。
亦指胸怀。
岁峥嵘:岁月峥嵘,形容苍竹出于寒冬严峻天气。
峥嵘,高峻貌,引申为卓越,不平凡。
卧龙:此处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偃蹇:横卧的样子。
此君:竹的代称。
这里用的是王徽之的故事。
石泓:砚台的别称。
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
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屈蟠:盘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通过对黄斌老所画横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对画作的赞赏。首句“酒浇胸次不能平”,以饮酒来抒发内心的不平,可能暗指诗人心中的某种郁愤或壮志未酬。接着,“吐出苍竹岁峥嵘”形象地写出竹子的挺拔和岁月的沧桑,寓意着诗人坚韧不屈的人格。

“卧龙偃蹇雷不惊”将竹子比作隐居的贤者,即使面临雷电也不为所动,显示出其超然物外的气度。“公与此君俱忘形”则赞美了画家黄斌老与竹子浑然一体,达到了艺术创作的极高境界。

后两句“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描绘了画面的细节,晴天的光影洒在石砚上,墨色如松烟般淡雅,仿佛霜兔饱食后的墨色饱满。最后,“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寓意画中的竹子虽被石头压弯,但仍保持着飞翔的态势,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不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竹,寄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对友人艺术才华的赞赏,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子舟归

二宗性清真,俱抱岁寒节。

常思风云会,为国奋忠烈。

道方沧波颓,位有豺虎窃。

夫妇相鱼肉,关中一丈雪。

北风夜涔涔,竹枯松柏折。

泰来拔茅连,井收寒泉冽。

天地复其所,我辈皆慰惬。

何为对樽壶,似见小敌怯。

大宗垂紫髯,贵气已森列。

小宗新换骨,健啖颇腴悦。

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

寒日一线长,把酒相喻说。

人生但安乐,逢世无巧拙。

斑衣戏亲庭,不作经年别。

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

形式: 古风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

维王调玉烛,时夏雨我田。

壁挂苍龙骨,溜渠故溅溅。

三推劝根本,百谷收皂坚。

官司极斋明,崇丘见升烟。

系马西门柳,忆听去夏蝉。

剥芡珠走盘,钓鱼柳贯鲜。

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自尔欲继往,阻心如壅泉。

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红妆倚荷盖,水镜写明蠲。

美物亦有实,剪房助加笾。

珠宫紫贝阙,足此水府仙。

郁郁冠盖宅,追奔易彫年。

能从物外赏,真是区中贤。

仍闻载后乘,笼烛照婵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答王四

病懒百事废,不惟书问疏。

新诗苦招唤,是日锁直庐。

潢污深一尺,大道覆行车。

晴夜遥相似,秋堂对望舒。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次韵答王慎中

有身犹缚律,无梦到行云。

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

我搴江南秀,一见空马群。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

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