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云霾几日障危岑,户牖绸缪要背阴。

又是撩空孤雁唳,那堪穴壁乱蛩音。

潘郎寂寞嗟轻箑,楚女凄凉起断砧。

大抵人生嫌老大,一回秋思一回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连续多日的云雾遮蔽了高峻的山峰,门窗紧闭以避开阳光。
又听见孤雁在空中哀鸣,墙壁里还有蟋蟀的嘈杂声更添烦扰。
潘郎感叹寂寞,手中的扇子显得轻盈;楚地女子因凄凉而敲响断断续续的砧声。
人生大抵都厌倦衰老,每当秋天来临,思念之情就更深一层。

注释

云霾:浓重的云雾。
危岑:高峻的山峰。
户牖:门窗。
绸缪:紧密缠绕。
背阴:避开阳光。
撩空:穿透天空。
孤雁:单独的大雁。
唳:哀鸣。
穴壁:墙壁里。
乱蛩音:杂乱的蟋蟀声。
潘郎:泛指男子,这里可能暗指失意之人。
轻箑:轻盈的扇子。
楚女:指代楚地的女子。
凄凉:悲凉。
断砧:断断续续的砧声,表示秋季的劳作和思念。
嫌老大:厌倦衰老。
一回秋思一回深:每一次秋天的到来,思念之情就越发深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萧瑟与孤寂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以及内心的深沉思索。

"云霾几日障危岑,户牖绸缪要背阴。"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种秋末天气的氛围,云雾弥漫,连绵不绝,似乎时间也在这静谧中凝固了。屋檐下水珠连成线索,这些细节都传递出一种萧瑟感。

"又是撩空孤雁唳,那堪穴壁乱蛩音。" 孤独的雁鸣声在空旷之中回响,诗人对这种境况感到不忍。同时,蟋蟀在墙洞里发出的声音,更增添了一种秋夜的凄凉。

"潘郎寂寞嗟轻箑,楚女凄凉起断砧。" 这里的“潘郎”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但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运用,用以表达一种文化记忆中的悲凉。而“楚女”则更深化了这种凄凉之感,似乎是在述说古代楚国女子的哀伤。

"大抵人生嫌老大,一回秋思一回深。" 最后两句诗总结了一种对于生命流逝和秋天的深沉思考。每当秋风起时,便会对人生的短暂感到更加深刻。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萧索、孤寂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秋日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毋烦符祝不祥禁,并遣商羊旱魃沈。

自诡何关太守力,谁知最切老婆心。

苦身见说汤诛发,沾体曾闻禹堕簪。

乾溢两无年大有,君王德泽海千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六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午窗随分理残香,扫地关门付小苍。

连夜月无昨夜色,今朝雨有几朝凉。

白头凝望家千里,黄耳寄归书一箱。

遍问西畴全熟否,还乡百口免忧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用喜雪韵二首(其二)

梵宫楼阁正横虚,俯瞰平畴一幅书。

宿鸟投林迷所自,野獾寻穴失其初。

茅柴熟处功非细,榾柮烧来计未疏。

回首少年观校猎,忽飞一骑射山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六用喜雪韵二首(其一)

白战从来号令难,不知此令孰抽端。

开仓自有齐相国,排户何烦汉县官。

坐觉阎浮尘世隔,便同佛度化成看。

遥思苏武囚深窖,气力虽微志自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