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锦带》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月春光中的锦带之美。
首句“三月春光锦绣中”,开篇即以“锦绣”形容三月的春光,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将春天的明媚与生机跃然纸上。接着,“翠条软缀合欢丛”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锦带上翠绿柔软的线条,如同合欢树丛中轻盈垂下的枝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
“非关百丈游丝织,全胜双文手薾工。”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否定锦带是百丈长的游丝所织,后句则赞美其技艺之高超,胜过双文的手艺,强调了锦带的独特与精致。
“楚女细腰堪束素,薛鬟飞线乍分红。”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楚女细腰比作可束之素,薛鬟(一种发饰)飞线比作突然分出的红丝,生动地展现了锦带的灵动与色彩的丰富。
最后,“不须花下从郎索,朵朵同心蜀缬笼。”此句表达了锦带无需在花下求取爱情,而是自成一体,如同朵朵同心结,象征着纯洁与忠诚的爱情,同时也暗示了锦带的装饰性与实用性。
整首诗通过对锦带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