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一)

澎湖粒久不沾喉,致劳星轺海外游。

地隔沧溟劳远涉,书成食货待重修。

人如挟纩风逾暖,公为乘槎夜未休。

入境关心问丰歉,停骖先上望烟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周芸皋在道光壬辰年春天访问澎湖,进行抚恤慰问的情景。诗人徐必观以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的韵律,表达了对周芸皋此次出访的感慨与敬意。

首句“澎湖粒久不沾喉”,形象地描述了澎湖远离大陆,物资稀缺,人们长期难以享受到食物的滋味。接着“致劳星轺海外游”则点明了周芸皋此次出访的艰难与重要性,他不远万里,跨越大海,来到偏远的澎湖地区。

“地隔沧溟劳远涉,书成食货待重修”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遥远和物资的匮乏,同时也暗示了周芸皋此行的重要任务——修复当地的生活物资供应,改善民生。

“人如挟纩风逾暖,公为乘槎夜未休”运用比喻手法,将周芸皋比作夜晚仍在忙碌的乘槎者,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不停止工作,表现了他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人如挟纩风逾暖”也体现了民众在得到帮助后的温暖感受。

最后,“入境关心问丰歉,停骖先上望烟楼”描绘了周芸皋进入澎湖后,首先关心的是当地百姓的粮食丰歉情况,表现出他深入民间、体恤民情的高尚品德。而“停骖先上望烟楼”则展现了他急于了解情况,不惜登高望远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颂了周芸皋的勤政爱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期待与赞赏。

收录诗词(24)

徐必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二)

岛屿潆洄旧辟荒,海滨无计课蚕桑。

巨鱼跋浪成飞雨,退鹢翻风作骤凉。

纳稼敢希成下熟,指囷难得遇多藏。

深宵土锉寒无火,愁听篱边络纬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三)

范公忧乐寄安怀,小队朱幡幕府开。

挂席三山蓬岛近,褰帷一路福星来。

欢颜大庇翘材馆,善策先筹避债台。

黍谷万家齐笑语,东风入律已阳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四)

仓储十万发关中,伟绩今时富郑公。

有米成珠资缓急,此心如秤慎初终。

滥竽几辈逃南郭,感帨无人赋上宫。

礼义果从衣食足,醇风今已四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五)

福慧双修到凤池,柯亭刘井访遗碑。

一瓻借读书藏筴,三雅追欢酒满卮。

画入云山师董巨,图成主客继张为。

楸枰月下添清兴,不遣新霜染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