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寥清明后,馀春已无多。
闲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
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春日游宴图景。诗人在清明节气之后,感到春天已经不多,于是决定邀集朋友们一起赏花饮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寂寥清明后,馀春已无多。”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清明是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诗人意识到剩余的春日不多,因此决定珍惜每一刻。
“闲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这里,“闲轩”指的是悠闲自得的生活,“富佳致”则是丰盛美好的宴席,诗人邀集朋友们一起享受这份美好,不计较费用,只为了一同尽情地度过这个春日。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这一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水边树木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清新秀丽,微风带着花香,阳光透过细烟照耀,使得整个环境变得异常温馨和谐。
“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诗人面对美酒,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心情舒畅,不愿意就此打住酒兴,“奈此芳菲何”则表达了对这份难得的美好时光和春天景色的无尽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聚散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中的意境淡雅,情感真挚,是一篇颇具生活哲理与审美趣味的佳作。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信矣禹功美,独兼人鬼谋。
长山忽中断,巨浸失横流。
迹与天地久,民无鱼鳖忧。
谁能报盛德,空尔荐醪羞。
雪意久未就,寒云低不收。
飘扬插孤帜,迢递映高楼。
试假贤人浊,聊攻客子愁。
呼僮携小榼,更准黑貂裘。
贱子何为者,栖栖今二毛。
沧波浮片叶,大块载秋毫。
利物物何补,营身身已劳。
羡君遗世网,脱屣一何高。
漠漠春云合,爞爞旱气收。
人心方有望,时雨不须求。
岂独老农喜,仍令恶客留。
洛城花未谢,作意更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