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虏人多窃朝廷礼,译者交传应对辞。

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敌虏之人常偷取朝廷的礼仪,使者们互相传递应对的话语。
他们用羊奶酪调制汤羹以尊敬汉使,毡帐中举杯敬酒迎接阏氏。
昏暗的白天穿透云层显现,广阔的黄沙卷起如雾的尘埃。
我知道离燕京有几千里的路程,只有在月光下胡笳声杂乱响起的时候才感觉得到。

注释

虏人:指敌对民族的人。
朝廷:指当时的中央政权。
礼:礼仪。
译者:翻译人员。
应对辞:外交应答的话语。
羊酪:羊奶制成的食品。
尊:尊敬。
汉使:汉朝的使者。
阏氏: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王后或高级女性首领。
曚曚:形容天色阴暗不明。
漭漭:形容广阔无垠。
黄沙:沙漠中的沙子。
雾吹:像雾一样吹散。
燕京:古代地名,这里指中原地区。
胡笳:一种来自北方的管乐器。
明时:明亮的时候,指月光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吕冲之司谏使北》,描绘了吕冲之出使北方虏地的情景。首句“虏人多窃朝廷礼”暗示了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的仰慕和模仿,同时也揭示了使者任务的复杂性。次句“译者交传应对辞”则展现了使者与异族沟通的场景,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羊酪调羹尊汉使”写出了当地人为表示尊重,用羊乳调制的饮食款待汉使,体现了边地人民的习俗和外交礼仪。接下来两句“毡堂举酒见阏氏”描绘了使者在毡帐中与匈奴贵族女性领袖相见的场面,气氛庄重而神秘。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通过自然景象,渲染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烘托出使者的孤独与艰辛。最后一句“胡笳乱动月明时”以胡笳声在月夜中的回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以及对边关生活的想象,余音袅袅,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使者出使北地的艰辛与文化交融的微妙,既有壮志豪情,又含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回上人

云出任西东,飘然意莫穷。

山川生眼界,巾舄遍区中。

去去曾无著,劳劳本是空。

梅溪人可见,重尔似泓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已将厚礼施殊俗,更录专辞入本朝。

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汴中春絮乱,淮上鲚鱼时。

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

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

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