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

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旌照蜀山。

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

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飧。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困厄贫穷时,连妻子儿女也觉得羞愧;一旦富贵,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
再也见不到李夫子,他如今春风得意地往西边归去。
骑着白马过浐水,红色旗帜映照蜀地高山。
他衣锦还乡,还未解下腰带,老朋友已经聚满了门庭。
回想一生四处游荡的日子,哪里有我这样的王孙值得悲哀。
壮志男儿不应拘泥,哪怕千金也要回报一顿饭的恩情。

注释

贫贱:困厄贫穷。
妻子:妻子儿女。
富贵:财富和地位。
乡关:故乡。
李夫子:具体人物,可能指某位得意的人物。
浐水:古代河流名。
蜀山:四川的山。
归来:返回家乡。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轻松或回家的喜悦。
故旧:老朋友。
满门:众多朋友聚在一起。
王孙:古代对贵族公子的称呼,此处可能自嘲。
壮士:豪迈的人。
龌龊:拘泥、小气。
千金:极言财富。
报:回报。
一飧:一顿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告别友人,西行赴任的情景。开篇“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社会地位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显示诗人对于友人李才元的不舍和自己的得意心情。

“白马渡浐水,红旌照蜀山”则是对旅途景象的描绘,通过白马、浐水与红旌、蜀山的对举,勾勒出壮丽的画面。“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表明诗人虽然还未来得及整理行装,但家中已经聚集了许多老朋友。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则是对自己一生漂泊无定的感慨,以及对于某些人的同情。最后,“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飧”寓意于即使是壮士也不必过于吝啬,因为有时一点小恩也值得用重金回报。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举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于友情、家国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所用的意象和语言都极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随着诗人的脚步,感受到旅途中的种种风景和心境变化。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形式: 古风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形式: 古风

寄杨纬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低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