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研磨麝香和檀木,放入模具中,加入滋润的薇草露水和鸡苏草。
一点点燃,青烟细细;半支香烧尽,如玉筷子般粗细。
道士们按照经书顺序点燃香,女子们则检验刺绣技艺是否精细。
这香料可用于轩窗几案,随意使用,无需高高举起鹊尾炉来点火。

注释

捣:研磨。
麝:麝香。
筛:筛选。
檀:檀木。
范模:模具。
润:滋润。
薇露:薇草露水。
鸡苏:一种草药。
丝:细丝。
青烟:青色烟雾。
玉箸:玉制筷子。
占:占卜。
经次第:经书顺序。
佳人:女子。
绣工夫:刺绣技艺。
轩窗:窗户。
几席:桌几。
宜:适宜。
鹊尾炉:古代的一种香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通过对香料制作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审美情趣。诗中的“捣麝筛檀入范模”一句,便是展示了制作香料时对原材料的精选与加工,体现出对工艺的重视。而“润分薇露合鸡苏”则是在强调香料经过细致处理后,其香气已经浓郁而纯正。

接下来的“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两句,更是对香炉中焚烧香料时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从“青烟细”到“玉箸粗”,不仅形容了香气的变化,也反映出古人对于香道文化的深刻理解。

而最后几句“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则是在说这些精心制作的香料,无论是道士进行仪式还是美人在品鉴,都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与精神价值。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艺术的高度追求,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形式: 古风

寄杨纬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低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形式: 古风

菊花

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茝。

气禀金行秀,德备黄中美。

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

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

形式: 古风

游陵云寺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崄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