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中旧知七首(其一)

结茅云壑外,石涧流清泉。

涧底采菖蒲,颜色永芳鲜。

超世慕肥遁,鍊形学飞仙。

未谐物外期,已绝区中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结茅云壑外”,简练地勾勒出隐士居住环境的高远与幽静,茅屋建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外,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石涧流清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纯净,清澈的泉水从岩石间潺潺流过,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

“涧底采菖蒲,颜色永芳鲜”两句,不仅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山涧底部采摘菖蒲,更寓意着对生命长久、精神不衰的追求。菖蒲,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这里的描写暗示了隐士对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超世慕肥遁,鍊形学飞仙”则直接表达了隐士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他羡慕那些能够逃离尘世束缚、修炼身心以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人,体现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最后,“未谐物外期,已绝区中缘”两句,表达了隐士虽未完全实现脱离尘世的愿望,但已经断绝了与世俗世界的联系,暗示了他已经达到了心灵上的超脱,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超脱世俗的向往,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然物外境界的典型表达。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二)

客子归来晚,江湖欲授衣。

路岐终寂寞,老天足伤悲。

慷慨平生志,冥茫造物机。

清秋雕鹗上,万里看横飞。

形式: 五言律诗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三)

晨兴香火罢,入室披仙经。

玄默岂非尚,素餐空自惊。

起与尘事俱,是非忽我营。

此道难坐进,要须悟无生。

形式: 古风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四)

故园今夜半,林影澹逾清。

曳杖南溪路,君应独自行。

潺湲流水思,萧索早秋声。

尽向琴中写,焉知离恨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五)

采药侵晨入乱峰,宿云无处认行踪。

归来应念尘中客,寄与玄芝手自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