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昨天在东林寺听讲经的时候,京都的人们如同马踏过琉璃般热闹。
那雪山童子或许是我前世的化身,金粟如来则是我最初的导师。
手持锡杖踏上回九城的路途,身披三衣曾拂过千年古树枝头。
休公,很久未见若你问起,我这异乡之客逢秋心生更多哀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侣离别时的情景,透露出对往昔友谊的怀念和对远方僧人的敬仰。"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听讲的人群比作成群的马蹄踏碎了琉璃一般,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盛况和人们对佛学的渴望。接着提及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显示出诗人对于僧侣慧则法师的尊敬之情以及对其佛学根源的认同。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两句,则表达了僧人的离别和对往事的回忆。一锡指的是僧侣携带的一件生活用品,一旦启程,便是长途跋涉之旅;而三衣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拂过的万年枝木,可能寓意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两句"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休公”指的是僧侣之间的敬称,久别后的相问显得更加亲切;而“楚客逢秋”,则是借用古代楚国游子在秋天怀念家乡的情景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情,愈发凸显出离别之苦和秋思之悲。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敬仰,是一篇集哲理与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曰陪高步绕池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谩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

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煖家。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还思谢病吟归去,同醉城东桃李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台剑南两镇遂入相今复领旧地新加旌旄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

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

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重酬前寄

边烽寂寂尽收兵,宫树苍苍静掩扃。

戎羯归心如内地,天狼无角比凡星。

新成丽句开缄后,便入清歌满坐听。

吴苑晋祠遥望处,可怜南北太相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