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有感

龆龀趋庭日,真期万里程。

开编十行下,刻烛五言成。

颇笑阿时学,方怀览古情。

祇言如昨日,不悟已前生。

客里馀长铗,忙中负短檠。

旧言如远客,新卷即生兵。

文武终何执,行藏两未明。

空馀清夜梦,时作读书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童年时期求知若渴,期待着知识的长途旅行。
快速阅读十行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五言诗。
嘲笑那些只顾眼前潮流的学习,我心中怀有对古代历史的热爱。
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却不知已历经过世事沧桑。
旅居在外,长剑未出鞘,忙碌中忽略了学习的烛光。
旧的知识如同远方的客人,新翻开的书页就像新的战斗。
不清楚是坚持文还是武,也不知道如何选择进退。
只有夜晚的清梦和偶尔响起的读书声陪伴左右。

注释

龆龀:童年。
趋庭:向父母请教。
期:期待。
开编:打开书卷。
十行下:快速阅读。
刻烛:限时写作。
颇笑:嘲笑。
阿时:迎合时俗。
览古情: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祇言:只觉。
悟:明白。
前生:过去的生活经历。
客里:旅居。
长铗:闲置的长剑。
短檠:学习用的小灯。
旧言:旧知识。
新卷:新书。
生兵:新的挑战。
文武:文治武功。
行藏:出处进退。
两未明:难以抉择。
清夜梦:宁静的夜晚梦境。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看书有感》,通过对童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望和长大后忙碌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读书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首联“龆龀趋庭日,真期万里程”描绘了年幼时对学习的热忱,视求知为长远的旅程。颔联“开编十行下,刻烛五言成”形象地写出勤奋读书,甚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诗篇的场景。

颈联“颇笑阿时学,方怀览古情”流露出对当时流行的学问的轻视,转而向往古代圣贤的博学。接下来的诗句“祇言如昨日,不悟已前生”感叹时间飞逝,仿佛昨日之事恍如隔世。诗人感慨自己客居他乡,忙碌无暇,既有“客里馀长铗”的孤独,又有“忙中负短檠”的遗憾,未能充分利用时间。

尾联“文武终何执,行藏两未明”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迷茫,不知应以文还是武为主,也不知道何时该出仕何时该隐退。最后,“空馀清夜梦,时作读书声”以梦境中的读书声收束,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永恒追求和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日常琐事之中,体现了罗公升作为宋代文人对人生与学术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85)

罗公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其三)

征鸿且勿飞,我凭问长安。

长安在何许,征鸿亦良难。

世狭日月短,气缩天地悭。

春色岂不深,风雨犹晚寒。

形式: 古风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其二)

江海东南泻,日月西北倾。

天地岂不仁,作此大不平。

遂使宇宙内,千载拿甲兵。

人间勿设险,设险招战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其一)

若以俗眼观,荣枯几翻手。

若以法眼观,穷达竟何有。

吾身以觉赘,身外安足守。

若□谢□□,为我作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丹房采蕨

神丹有馀光,入地茁紫玉。

气钟仙掌清,味压妇臂俗。

东风一夜雨,登俎间红绿。

淡羹意自古,酸蕴香更酷。

山人谢肉食,藉此慰便腹。

荐新先北堂,誇示及小陆。

府公厌腥腐,宁有啖此福。

所以首阳翁,不复羡周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