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子封书塾

天垂古色映柴门,千古传家事具存。

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重受别人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题郑子封书塾》。诗中描绘了书塾的环境与氛围,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感慨。

首句“天垂古色映柴门”,以“天垂”二字开篇,赋予自然景象以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古色”和“柴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古老而质朴的读书环境。这里的“柴门”不仅指物质上的简陋,更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不息。

次句“千古传家事具存”,点明了书塾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承载着家族传统和历史记忆的所在。这句诗强调了教育与家庭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视。

后两句“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重受别人恩”,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与父亲的特殊情感。在封建社会中,君主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父亲则是家庭的核心。这两句话意味着在诗人眼中,除了君主和父亲之外,其他人的恩惠都不足以与之相比。这既是对君主权威的尊重,也是对父爱的深情表达,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秩序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书塾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君主与父亲的特殊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题画兰

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

形式: 四言诗

闺怨

画眉夫婿客游梁,独理瑶琴山水长。

莫上翠楼凭几望,陌头无数碧垂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

形式: 押[先]韵

送黄爱梅过西湖(其二)

朱顶千年去不回,两峰南北白云堆。

谁人得似黄公子,不爱闲花尚爱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