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

人生何苦要多才,百虑攒心摘不开。

夜月几曾无梦处,春风只管送愁来。

秃毫强会悠悠事,浮世无过满满杯。

看取秦坑烟焰里,是非同作一抔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何必人生活得如此多才,忧虑堆积心中难以解脱。
夜晚月亮下哪有无梦之时,春风却总是带来忧愁。
即使秃笔勉强写下世间琐事,浮华世界也不过一杯满溢的酒。
看看那秦国的烽火遗迹中,是非恩怨都化为了一捧尘土。

注释

何苦:何必。
攒心:堆积心中。
摘不开:难以解脱。
无梦处:没有无梦的时候。
只管:总是。
送愁来:带来忧愁。
秃毫:秃笔。
悠悠事:世间琐事。
无过:不过。
秦坑:秦国的烽火遗迹(指焚书坑儒)。
烟焰:烽火。
一抔灰:一把尘土。

鉴赏

这首诗名为《自解》,出自北宋词人李觏之手,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绝句。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抒发了诗人对于才华、烦恼以及生命态度的深刻认识。

“人生何苦要多才”一句直接点出人生的痛苦往往源于过分追求才能与智慧,这种追求常使人陷入无尽的思考和忧虑中。紧接着,“百虑攒心摘不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困扰和压力,表明这些烦恼如同心中的荆棘,不易去除。

“夜月几曾无梦处”则是诗人对宁静夜晚月光下难得安睡的感慨。夜晚本应是安宁与梦境交织的时候,但诗人的内心却难以平静,甚至连梦境也被现实的忧虑所占据。“春风只管送愁来”则从自然景象中寻找原因,似乎春风带来的不仅是生机,更有无尽的烦恼。

“秃毫强会悠悠事”一句表明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努力地回忆过往的事情。这里的“秃毫”指的是老人头发稀少,用以比喻诗人的年龄和智慧。“浮世无过满满杯”则是对红尘滚滚,世事无常的感慨,每一杯酒都承载着生活的苦乐。

最后两句“看取秦坑烟焰里,是非同作一抔灰”,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秦坑)的比喻,指出人生种种是非功过,最终都会化为尘土,与世间的一切争执和成就都归于平等。诗句中“烟焰里”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消散,而“一抔灰”则象征着最终的平静与无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才华、烦恼、生命以及是非成败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阶基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

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君赐以新诗相示因成四十字答之

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玕。

语近终非俗,情閒不似官。

姑山蟠郡碧,旴水蘸天寒。

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君锡宰寿春

沦落多愁笑不成,水边还是送君行。

官为令长前程好,地近乡关喜气生。

百里有人观惠术,三年唯我见交情。

山中后夜思贤处,风月犹应似旧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听周大师琴

已解琴中意,更加弦上声。

他人郑卫杂,此手鬼神惊。

深夜众籁息,寒天孤月明。

四邻应得睡,浊酒且同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