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玕。
语近终非俗,情閒不似官。
姑山蟠郡碧,旴水蘸天寒。
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觏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赞美。开篇“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玕”表达了诗人的惊叹,认为每一首都堪称珍贵,如同古代珍宝琅玕。接着,“语近终非俗,情閒不似官”则显示了诗人对友人诗作风格的认可,那种亲切而又不失高远的情怀,与官方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下片“姑山蟠郡碧,旴水蘸天寒”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观,其中“姑山”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山名,而“蟠郡碧”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的“旴水蘸天寒”则更增添了一份秋冬的萧瑟感,水流在空中飞扬,与寒冷的天气交织,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观察。
末尾两句,“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表达了诗人通过周围的景象激发才情,将自己的文学追求与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尊崇,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文学成就的自信和抱负。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沦落多愁笑不成,水边还是送君行。
官为令长前程好,地近乡关喜气生。
百里有人观惠术,三年唯我见交情。
山中后夜思贤处,风月犹应似旧清。
已解琴中意,更加弦上声。
他人郑卫杂,此手鬼神惊。
深夜众籁息,寒天孤月明。
四邻应得睡,浊酒且同倾。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