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

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

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你知道六种欲望都是累赘,我有一句话能解决你的烦恼。
病人巧妙地听到床下的蚂蚁声,愚人固执地凝视着荆棘尖端的猴子。
聪明才智不在于尘世的纷扰,药物徒然为仆人担忧。
只需试试看周郎是否耳聋,哪怕音乐稍有偏差他也会察觉并纠正。

注释

君:你。
六凿: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欲望)。
赘:累赘。
病客:病人。
床下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小事。
痴人:愚人。
棘端猴: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
聪明:智慧。
根尘:尘世纷扰,佛教中指世俗的烦恼。
药饵:药物。
婢仆:仆人,这里比喻无用之人。
周郎:周瑜,这里可能代指有听力敏锐的人。
聋:耳聋。
曲音:音乐中的错误。
回头:纠正。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耳病的描写和自嘲,表达了自己对于听力减退的无奈与幽默,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医药对某些疾病认识不足的情况。

诗中“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两句,通过提及医书上的六种耳病,并自信一句话便能解决疮疡,表现了苏轼幽默的态度和对传统医学的怀疑。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两句,则描绘了耳疾患者在努力听清微小声音时的困境,以此形象地表达了耳聋带来的生活不便。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指出了传统医药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即医治耳疾常常采用一些无效或是错误的方法。"聪明"在这里指的是真正有效的疗法,而非表面的、形式主义的治疗。

最后,“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则是在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周公旦,即周文王,他也曾经耳聋。通过这一点,诗人自我安慰,或许自己的听力问题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幽默感,还透露出他对于传统医学的一种批判态度,以及面对个人身体状况时的豁达心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一)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祐太平人。

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三)

曾谒东封玉辂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四)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