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八)》。诗中以禅宗修行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我来几度叩禅扉”,诗人以自身多次拜访禅寺的经历开篇,暗示了对禅学的长期探索与追求。接着“击竹拈花老衲衣”一句,运用了禅宗常用的“击竹”、“拈花”等象征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在禅修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动作或事物,领悟佛法真谛的过程。
“执著两边都是病,悟馀一法竟何归”两句,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执”与“悟空”。诗人指出,过分执着于事物的对立面,无论是善恶、美丑、生死,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对立,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然而,即使悟到了这一法,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呢?这引发了对修行最终目的的思考。
“略圈圆相形容似,才点些儿面目肥”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内在变化。诗人以“略圈圆相”比喻修行者内心逐渐趋向圆满和谐的状态,而“才点些儿面目肥”则暗示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外在表现上的变化,如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可能在某些时候显得更为明显。
最后,“不信道州先说破,劳劳此地觅皈依”两句,引用了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道州先说破”,表达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并强调了在寻求精神归宿的过程中,不应盲目依赖他人,而应通过自己的修行与探索,找到真正的自我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的深刻体验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禅学精髓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