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戊寅四月十九日风雷大作村民以为龙王嫁女予作诗以纪之

西方龙君嫁龙女,雷车彭彭载风雨。

神奸夜邀髑髅语,碧草无光愁露渚。

鲛人献绡珠泪泣,鸾裾行烟翠痕湿。

阿鬟娇小不成妆,帝与桑田汤沐邑。

胭脂紫玉吹海腥,阳侯击浪玻璃声。

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河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所作的《至元戊寅四月十九日风雷大作村民以为龙王嫁女予作诗以纪之》,描绘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风雷交加、龙王嫁女的神话场景。

开篇“西方龙君嫁龙女”,以龙君象征自然界的主宰,嫁女则寓意着自然界的一次重大变迁,预示着某种力量的转移或新生。接着,“雷车彭彭载风雨”形象地描绘了雷鸣电闪、狂风暴雨的壮观景象,雷声如车轮滚动,风雨交加,渲染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氛围。

“神奸夜邀髑髅语,碧草无光愁露渚”两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夜晚的神秘与恐怖融入其中,髑髅(骷髅)在夜中交谈,碧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露水似乎也充满了哀愁,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略带凄凉的意境。

“鲛人献绡珠泪泣,鸾裾行烟翠痕湿”则转向对海底世界的描写,鲛人(传说中的鱼尾人身的生物)献上珍贵的绡(丝织品),其泪水如同珍珠般晶莹,鸾裾(鸾鸟的羽毛制成的衣裙)在烟雾中行走,翠痕(绿色的痕迹)被雨水打湿,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脆弱。

“阿鬟娇小不成妆,帝与桑田汤沐邑”描绘了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子(阿鬟),她虽然美丽却无法装扮自己,仿佛暗示着某种命运的安排。同时,帝(皇帝)给予的桑田(种植桑树的土地)和汤沐邑(沐浴的地方)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但在这场自然奇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胭脂紫玉吹海腥,阳侯击浪玻璃声”进一步描绘了海面的景象,胭脂紫玉(可能指海洋中的珊瑚或海藻)在海风中摇曳,散发出腥味,阳侯(传说中的海神)击打波浪,发出如同玻璃破碎的声音,既展现了大海的壮丽,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

最后,“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河水”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湖边的地皮薄得像纸一样,长堤仿佛被卷成了长长的河流,形象地展示了这场风暴的威力,以及自然环境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也蕴含了对生命、权力、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收录诗词(107)

于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

我来与君同作客,前年共住江边宅。

君骑快马事远游,我亦流离去乡国。

君家慈亲犹未老,眼前骨肉仍相保。

三人兄弟何人强,之子文章最称好。

我家老兄浙水滨,老兄比弟家尤贫。

五年零落不可见,迢迢归梦还相亲。

人闻梦中相尔汝,傍人不知梦中语。

起来明月满虚庭,丹枫堕影天霜雨。

秋风江上生白波,秋江萧萧鸿雁多。

迟君不来知奈何,聊复慷慨成悲歌,聊复慷慨成悲歌。

形式: 古风

题顾仲渊烟云轩与玉山同赋

玉峰连天向天起,秀色盘回三十里。

寒翠淋漓湿窗几,影落明湖一泓水。

明湖之水清无底,幽人结屋湖光里。

溪南溪北花阵迷,舍东舍西山鸟啼。

夜来东风雨一犁,满川烟雾春云低。

春云无心无定据,长在幽人读书处。

未肯从龙行雨去,窗前且伴幽人住。

形式: 古风

题虞瑞岩白描水仙

流洲之君号中黄,雕冠翠帔悬明珰。

通明宫中拜帝觞,帝遣换骨生天香。

醉后横斜踏明月,月明零乱如冰雪。

为传清影落人间,化作幽芳更愁绝。

官车晓过西陵渡,贝阙珠宫锁烟雾。

君王十二玉阑干,玉盘倒泻金茎露。

江风吹断旧繁华,年年十月自春花。

写成幽思无人省,持献瑶池阿母家。

形式: 古风

题从子伦画山水

我本山中人,颇有爱山癖。

何人写秋山,秀色如可食。

天河露下秋汉白,挹露磨空洗秋色。

炯如洞庭水浸青芙蓉,倒影天光湛空碧。

又如飞龙天外来,鳞鬣森森插霜戟。

远屿瀰茫隔烟浦,冷云湿翠愁痕古。

便从海上访三山,又恐征帆迷处所。

若耶溪,在何处,归去来,山中住。

道逢仙人紫绮冠,指点丹崖是征路。

寄书松竹问平安,莫嫌老子来迟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