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下秧已觉齿生津,坐想堆盘雨夜春。
政恐厨人无变馔,庾郎贫不似吾贫。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景象和感受,通过对春夜雨后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贫穷境况的自嘲。
"下秧已觉齿生津"一句,写出了农作物在春雨滋润后的茁壮成长,以及水分的充沛。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坐想堆盘雨夜春"则是诗人在雨中静坐,心中浮现出丰盛筵席的情景。这既可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视为对当前平淡生活的一种肯定和满足。
"政恐厨人无变馔"表达了对于日常饮食可能缺乏变化的担忧。这里的"变馔"意味着丰富多样的菜肴,而这种担心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贫困家庭中是普遍的情感。
最后一句"庾郎贫不似吾贫"则充满了自嘲意味,诗人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表达出自己虽然贫穷,但至少生活还算自给自足,不像别人那样依赖外界的施舍或变动。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独立和自尊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抒写出诗人的心境和哲思。
不详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红酣紫腻不胜春,肯上先生垫角巾。
芳草醉眠今老矣,惜花心在怕花嗔。
一年春是牡丹时,不负花时只有诗。
老去自知才思尽,枉分风月到山篱。
凤靴又上玉花骢,恩在君王一笑中。
三十六宫瑶草碧,不知多少恨春风。
作券西家贷子钱,略容书卷识春妍。
杜陵妇忍长贫面,誇与樵青亦自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