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罗蒙正所作的《次韵余太常观国招抚江南航海至新会八首(其六)》。诗中表达了对社会教化衰微的忧虑,以及对历史地理变迁的感慨。首句“世教湮微竟孰扶”直抒胸臆,感叹当前社会教化的缺失,无人能扶持。接着“空嗟《禹贡》旧舆图”,以《禹贡》象征古代文明与地理知识,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北庭淑气仍燕赵,南国遗风尚越吴”两句,通过对比北方与南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展现了地域差异之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文化多样性的欣赏与尊重。接下来“弭节晓云三岛近,濯缨秋水一尘无”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晓云轻拂,秋水澄清,仿佛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最后,“九重前席长沙傅,莫惮严程听鹧鸪”引用了汉代贾谊被贬长沙的故事,暗喻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不畏艰难,期待着像贾谊一样,即使在遥远之地也能得到君王的垂询。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