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行歌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上的树木落下梅花,飘落在乡村人家。
乡村人有什么?满满一瓮陈年好酒。
他带着酒上了春天的高台,边走边唱,与落下的梅花为伴。
喝醉后躺在明亮的月光下,乘着梦境游览天台山。

注释

山树:指山上的树木。
落梅:正在飘落的梅花。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此处象征早春。
野人家:乡村民居。
何所有:有什么。
满瓮:满满的坛子。
阳春酒:寓意美好的春酒。
携:携带。
春台:春天的高处或观景台。
行歌:边走边唱。
醉罢:喝醉之后。
卧:躺下。
明月:明亮的月亮。
乘梦:在梦中。
天台:传说中的仙山,也指现实中的天台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两句,通过对梅花飘零的情景描写,传达出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意境。"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则转换了视角,从野人的生活状态切入,展示了一种自在自得、简朴而富足的田园生活。"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然,是一幅生动的春日图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则是诗歌的高潮部分,不仅描绘了诗人饮酒后的惬意状态,也象征着超脱世俗束缚,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情感和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田园诗的佳作。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洛川怀古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形式: 古风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形式: 古风

独鹤篇

西山日没人独归,东江月明鹤孤飞。

秋风四起声切切,边心一听泪霏霏。

嵩岳灵泉摇玉羽,蓬丘仙雾下金衣。

自怜流落烦岁暮,唯有悲凉人事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相和歌辞.从军行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忼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埽一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