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寺汛

空山无人境,汛扫寺两廊。

每荷佛下榻,更蒙天与凉。

沉瓜冷出井,浇汗暖注汤。

落日下山去,好风如许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寂静的山中空无一人,寺庙的走廊也被清扫干净。
每当佛像从殿堂移至廊下,更得到上天赐予的清凉。
从冰冷的井中取出沉甸甸的瓜果,用来冲凉解暑。
夕阳缓缓落下山头,如此宜人的微风持续不断。

注释

空山:寂静的山。
无人境:空无一人。
汛扫:清扫。
寺:寺庙。
两廊:两个走廊。
每荷:每当。
佛下榻:佛像降临时。
更蒙:更得到。
天与凉:上天赐予的清凉。
沉瓜:沉甸甸的瓜果。
冷出井:从冰冷的井中取出。
浇汗:冲凉。
暖注汤:用来冲热水。
落日:夕阳。
去:落下。
好风:宜人的微风。
如许长:持续不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空山无人境"一句,既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也揭示了诗人对于寂寞与孤独的欣赏和追求。

"汛扫寺两廊"则是对寺院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汛"字,可以想象到清晨或雨后,水流冲刷过寺院周围,带来一片清新。诗人细腻地捕捉了这个瞬间,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每荷佛下榻,更蒙天与凉",则是对寺中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这里的"荷"字,既可能指荷花,也可能暗示着荷负之意,即寺中的僧侣们在早晨或者晚上到达他们居住的地方时,都能感受到那份清凉,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沉瓜冷出井,浇汗暖注汤"两句,则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喜爱和认同。沉甜的瓜果与清凉的井水,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享受;而在劳作后,用温热的汤水浇身,则是对肉体舒适的一种追求。

最后的"落日下山去,好风如许长",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颂。夕阳西下,是一天中最为柔和美丽的时刻,而诗人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山中的寺庙,感受那份悠长而舒适的山风,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于生命之旅的一种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简朴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超脱和永恒追求的渴望。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呈王济川

鹁鸪争鸣燕方乳,飞絮忽来萦短麈。

眼底桃花且向人,薄暮东风卷红雨。

江南春尽水如天,谁呼艇子石城边。

急觞到手聊一噱,识字须悲有投阁。

形式: 古风

坐睡

白灰如雪麒麟红,一老已打斋时钟。

衲子末来且坐睡,蒲团与我作新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怀子西

眼边寒策良可亲,我曹龊龊渠笑人。

青鞋布袜有能事,唤取子西来细论。

老夫个里得妙解,挈挈独提弥勒袋。

他日还炊何许糜,只今且煮南徐菜。

八年吴头并楚尾,痿痿羸羸饥不死。

端无一物娱此生,天公乞与毛锥子。

莫嗔朱颜渐殊故,且以粗言作依处。

几时雪片似车轮,著屐梅花海中去。

形式: 古风

怀子苍

烂烂白眼安在哉,只今怀抱向谁开。

端知脊梁只似铁,想见舌本长如雷。

茅屋关心句突兀,藜羹不糁胸崔嵬。

江头日日望好语,有底都无驿使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