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州琵琶亭

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老的危亭上挂着琵琶的匾额,枫叶和荻花相接一片。
唉,司马已经不在了,过客们都为之感叹。
司马的风雅流传千秋,当年琵琶曲在乐府广为流传。
三百年的江山如此寂寥,浔阳的风月又归谁所有。
如今我独自划船闯入江潭,几乎游遍了东南各地。
可惜千里之外的景色令人伤感,还没等到琵琶声响起,泪水就打湿了衣衫。

注释

危亭:高而险峻的亭子。
古榜:古老的牌匾。
名琵琶:以琵琶命名。
枫叶:红色的枫叶。
荻花:秋天的芦苇花。
司马: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则已矣:已经去世。
行人:过路的人。
皆叹嗟:都发出叹息。
风流:才情出众,风雅。
映千古:流传千百年。
琵琶传乐府:琵琶曲在音乐机构中流传。
江山寂寞:江山空旷寂静。
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
风月知谁主:风月之事由谁主宰。
单舸:独木舟。
江潭:江边水潭。
略已遍:几乎走遍。
可怜:令人怜悯。
伤心目:令人伤感的景象。
泪满衫:泪水打湿了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开篇提到的“危亭古榜名琵琶”和“尚有枫叶连荻花”,通过对琵琶亭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岁月流逝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之情。

接着,“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的感慨,司马以其才华和风流著称,但时光易逝,如今只留下遗迹和人们的叹息。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则是对司马相如不朽文学成就的赞美,他的作品如同琵琶般传唱千古,成为乐府诗歌的一部分。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一句,通过时间的长河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常。这里的“浔阳”特指司马相如曾居住的地方,而“风月”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这里,“单舸”和“犯江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旅途,通过对东南各地的游历,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最后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泪水即将满衫,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怀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画卷。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题吴熙老风云图

雨脚横空万牛弩,烈风吹山山欲仆。

草披木拔何足道,大江翻澜失洲渚。

路旁失辔者谁子,道阻且长泥没屦。

鞭驴挽车亦何急,目眩心摇行不顾。

我生飘蓬惯羁旅,顾尔艰难逢亦屡。

衲被蒙头不下堂,且与身谋安稳处。

形式: 古风

题吴熙老古铜榼

子云鸱夷如大壶,日醉自不妨著书。

盛酒借沽太勤劬,铸铜为榼计未疏。

古人制器俭复真,不似后世镂金银。

一罂湛湛致坐侧,时与周旋真可人。

形式: 古风

题陆羽祠堂兼寄李援援有诗殊佳二首(其二)

清诗吊陆子,味若堂下泉。

陆子骨已朽,青松代之言。

松亦安能言,风至时萧然。

至谈非牙舌,陆子意已传。

形式: 古风

题陆羽祠堂兼寄李援援有诗殊佳二首(其一)

陆子不可招,寥寥风月魂。

空堂掩遗像,幸此配老禅。

举世人浇薄,云谁知子贤。

竟陵樵牧地,陈迹岂复存。

我欲歌子诗,三叹抚无弦。

瓦登荐秋菊,酌此石井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