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前晚步

林木萧萧石径长,四围山色渐苍茫。

帆悬日影归秋浦,鹤带钟声度晚塘。

绿叶半枯棚上豆,短条渐秃渡头杨。

秋光到眼皆诗料,吟草零星尽入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溪边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联“林木萧萧石径长,四围山色渐苍茫”,以“萧萧”形容林木稀疏,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石径长”则点明了行走的路径,而“四围山色渐苍茫”则描绘了四周山色由近及远逐渐变得深沉模糊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颔联“帆悬日影归秋浦,鹤带钟声度晚塘”,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的动态画面。帆船在水面缓缓移动,日影投射其上,仿佛带着时间的痕迹;而远处的鹤群伴随着寺庙的钟声飞过晚塘,这一静一动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颈联“绿叶半枯棚上豆,短条渐秃渡头杨”,将视角转向地面,绿叶与枯叶的对比,豆棚与杨树的生长状态,既体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衰败。

尾联“秋光到眼皆诗料,吟草零星尽入囊”,总结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受。无论是眼前的景致还是内心的情感,都成为了创作的源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傍晚溪边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诗意联想,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夜话

南斗模糊北斗辉,凝寒夜气渐侵衣。

声高鶗鴃知霜重,香减狻猊觉火微。

共话不嫌更漏永,閒居尤喜俗情稀。

除将山水琴书兴,日日潜园自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咏地瓜(其一)

藷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

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咏地瓜(其二)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

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

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和邱仙根山长寄怀(其一)

春风桃李簇花开,云海亲身洗眼来。

衣钵师传钦硕学,始知岩邑有澹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