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
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
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
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
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
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
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赏花的画面。开篇“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写出了初春时节,春意盎然,祥瑞之气弥漫于空中,温暖的春风轻轻摇曳。
接着“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感受到初升的明月带来的清凉,与严城中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中,“鳌山”通常指的是盛会之地,这里可能是指宴席上的华丽装饰,“纱笼银烛”则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光景,与“□花”(应为某种鲜花)一起竞相绽放,显得异常热闹和绚烂。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描写了午夜时分,温暖舒适的气氛中,红色的荷花如同波涛一般,竞相开放。"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这里“讼简”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盛大场面,“民熙”则是百姓的安居乐业,“史君”应为宴席上的贵宾,“簇拥朱轮”写出宾主围坐的热烈气氛,“旌旗辉暖”则增添了一份庆典的盛大感。
"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中的“鼎沸”形容音乐之美妙,“笙歌”则是宴席上的乐曲,“遏行云不散”则是音乐与欢乐氛围相互交融,不愿离去。
"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中的“咫尺泥封”可能指的是密封的美酒,“促朝天陛”是催促着夜已深入,却仍不肯结束宴席的情景,“侍玉皇香案”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场合中,侍奉着华丽的香案,享受着这份尊贵与美好。
最后"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写出了对来年此时仍能共聚宴饮的愿望,“元宵”指的是农历十五的夜晚,即中秋节,“龙灯影里”则是那一晚的景象,人们在龙灯下欢聚,“金杯宜劝”则是诗人提出酒杯,感叹时光易逝,应当把握现在,共享此刻之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饮场面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美妙瞬间的珍视与感悟。
不详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初过清明春昼长。紫红香雾蔼华堂。
朱颜阿母逢生旦,彩戏儿孙捧寿觞。
齐祝颂,喜平康。天教两鬓正苍苍。
壶中日月应长久,笑看蟠桃几度芳。
阁雨浮云寒尚轻。商量雪意未全成。
莫嫌竹外萧然处,忽有幽香透鼻清。
诗兴逸,酒魂醒。主人留客更多情。
不辞满引成痴客,且把梅花醉一觥。
秋月明眸两鬓浓。衫儿贴体绉轻红。
清声宛转歌金缕,纤手殷勤捧玉钟。
娇娅姹,语惺松。酒香沸沸透羞容。
刘郎莫恨相逢晚,且喜桃源路已通。
十二阑干俯碧溪,凭高一览万山低。
晴滩历历轻帆上,烟树重重幽鸟啼。
但觉兴随流水远,不知身与白云齐。
年来先寄东君信,多种梅花在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