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入陶篱如楚俗,重阳重午两关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菊奈无名艾有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铸的作品,名为《艾菊》。诗中通过对艾草和菊花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贫贱之物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平等的感慨。
“一入陶篱如楚俗”,这里的“陶篱”指代农家或田园生活,“楚俗”则代表着古时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意愿,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重阳重午两关情”,“重阳”和“重午”分别指的是农历中的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和重五(农历五月初五),这两个节气在古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常与乡愁、思念等情感相联系。诗人提及这些节日,是为了表达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这里的“删后”指的是诗集编选后的剩余部分,“三百”则可能是泛指,表示数量不多。诗人感慨于自己辛勤创作的诗歌,在世人的眼中并不被重视,甚至被弃之一旁。
最后一句“菊奈无名艾有名”,诗人借“菊”(即菊花)和“艾”(一种野草)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感慨。菊花虽然美丽,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没有名字;而艾草虽不起眼,却因其独特的香气而被人们所熟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自己作为一个不被世人认识和重视的诗人的感伤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不详
天厌花黄色改殷,东篱景物似东山。
逗遛春蕊为秋蕊,荆棘了无藏叶间。
霞幢森列引薰风,高出疏篱紫满丛。
翠叶纤纤如细柳,直宜插向净瓶中。
东篱寂寞旧家乡,头白天生须又黄。
岁岁相陪重九宴,主人传得引年方。
东篱冷落旧家乡,性耐风霜气味长。
几度入来重九宴,主人传得引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