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

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补陀岩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首句“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以“熏香”与“梅花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随后引出“海潮音”,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之中。接着,“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两句,通过“大士”的形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借补陀山的高耸与大海的深邃,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几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思念亲人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仙界的向往,又有对现实世界的留恋,以及对家人的不舍。

最后,“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则以一位胡僧的形象,展现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安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最终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即使面对离别与思念,也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汎昆明池至近华浦大观楼

云南正月半,杨柳青满湖。

浮舟出郡郭,逌然如画图。

汪汪千顷波,晴沙畅平铺。

和风弄舞燕,微澜漾浮凫。

赤脚两桨女,妙称樗散徒。

踏舷唱小梅,浩气淩八区。

沐氏旧西园,宛在似篷壶。

早树发初绿,粉墙明精庐。

诸渔集门曲,幽清无鸟呼。

何人构层楼,倒映水府居。

凭阑纵周眺,心目乃以舒。

群山从北来,柘城烟有无。

九十九水窦,足锸十万夫。

夕阳转西山,岩观正模糊。

何处昆阳州,风帆尽南趋。

俯仰一杯酒,襟怀千载馀。

霸业垂扫尽,苍茫留此潴。

海风送黄鹤,思便朝清都。

弟妹各牵衣,白云不可呼。

长啸动归桡,月上东城隅。

形式: 古风

二月初八日携舅家弟妹重上大观楼

才知天以病句留,要令重来登此楼。

明日板桥镫影下,海天如梦水悠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其一)

蠕蠕此毛骨,静念夫为谁。

若无异乎物,于彼何等差。

蟠桃有美实,千载谁与期。

力有及子孙,聊谋一日炊。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其二)

少小诸儿中,舅氏谓可语。

耕种亟失时,厥咎宁在雨。

感公父母心,犹念媒此女。

久无飞鸣想,氋氃况能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