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崔伯易白雪之句

北叟有奇歌,调与声俱绝。

此歌本难名,强名为白雪。

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

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

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

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

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

如此谁可知,但问牵牛公。

如此谁可听,直须登青冥。

酒仙骑赤龙,诗仙骑长鲸。

一夜到平明,北叟声且停。

遗响来南城,犹似孤鸾鸣。

南公对北叟,阮籍逢孙登。

阮籍正长啸,孙登作凤鸣。

羞杀阮步兵,笑杀孙先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答崔伯易白雪之句》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以“白雪”为题,巧妙地运用了音乐与自然景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中,北叟的“奇歌”被形容为“调与声俱绝”,即歌声与旋律完美融合,难以言喻其美妙。接着,诗人将这首歌命名为“白雪”,寓意高洁纯净,如同冬日里飘落的雪花,清新脱俗。

“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描绘了歌声的震撼力,仿佛能穿透云层,揭示出更深远的意境。随后,“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则展示了歌声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无论是迎接朝阳还是融入夜空,歌声都能与之相得益彰。

“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进一步渲染了歌声的神秘与超凡,仿佛在月宫中回荡,伴随着桂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接下来的“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更是将画面推向极致,秋风拂过银河,波光粼粼,宛如长虹倒映其中,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宇宙画卷。

“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表达了对歌声无限延伸的想象,似乎连通了天际与海洋,声音无尽,难以捕捉其最终归宿。最后,“如此谁可知,但问牵牛公;如此谁可听,直须登青冥”则点明了欣赏和理解这种高妙艺术的难度,需要超越常人的眼界和心灵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不仅赞美了音乐之美,也探讨了艺术与自然、宇宙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理解。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送张宜父赴南从幕府

江南秋色芙蓉香,满江秋水倾银潢。

泛水依花人姓张,涛翻浪涌挥文章。

突然出者何苍苍,巨鳌曝背来中央。

鼋鼍仰首伏四旁,登临谈笑得庾郎。

安得霜鹘腰胯长,骑上秋空追鹔鹴。

北望海门形势强,美哉壮观吴封疆。

若将前代论兴亡,直谈孙氏到陈梁。

凡为佐命可哀伤,其诸奸孽如豺狼。

倾谗正直诬忠良,以国贩卖为贾商。

歌姬舞女金满堂,不须为盗持刀鎗。

身虽幸免遗其殃,子孙戮辱甚犬羊。

所以不欲读史书,鼻洟目汁沾髭须。

润州支使相如无,山阳老子如唐衢。

形式: 古风

寄吴行甫

人事无穷时,白日常纷纷。

夜久静不眠,枕上还思君。

形神有合离,忽过江之濆。

已过江之濆,更随东南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赠荆南王秀才天爵集虚二堂求诗仍往武陵

天爵名甚高,集虚名甚悟。

悟高已与俗人非,更望武陵花下去。

形式: 古风

送李昂长官

征南兵势欲平蛮,军声杀气秋风寒。

南国此时霜霰早,八月草黄枫叶丹。

江有渚兮山有麓,君向洞庭何处宿。

四垂天幕乱波平,九嶷山送愁岚绿。

日斜叶落黄陵祠,月明风起清湘竹。

愁娥远放峡云来,冤臣莫借江声哭。

雁号孤喙度苍梧,猿叫哀肠抱霜木。

君看樵坞与渔村,绿橘黄柑随柿熟。

此行正合风骚情,县衙仍在衡山足。

新岚老翠滴吟窗,风松云溜生琴曲。

衡人侧耳听先声,报道官来不碌碌。

可使汝农无逃田,可使汝市无冤狱。

汝胥可脱簿书烦,汝民可免鞭笞辱。

日中放吏不坐厅,夜半投金不受嘱。

回时唯载俸馀钱,茶满衡山无一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