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沈商卿砚

石渠东观天尺五,壁星下直图书府。

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

右文储砚一百九,钿匣珠囊护琼玖。

有时清夜发光怪,诸儒纵观容拜手。

一收朝迹归故园,瓦池苇管涂突烟。

梦寻清都故历历,起凭书案空潸然。

眼明见此超万石,色如马肝涵玉质。

白圭之玷尚可磨,涩不拒笔滑留墨。

摩挲太息不自已,呼儿汲甘为湔洗。

天遗至宝瑞吾子,要与词林壮根柢。

子行飞骞为时须,西清承明有佳除。

收功翰墨傥乞我,田间自抄种树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名为《赋沈商卿砚》。诗中描绘了对一块珍贵砚台的赞美和感慨。

首先,诗人以“石渠东观天尺五,壁星下直图书府”开篇,将砚台比作天上的星辰,置于图书府旁,象征其珍贵与神圣。接着,“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进一步强调砚台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如同跨越千年的宝物。

“右文储砚一百九,钿匣珠囊护琼玖”则描述了砚台的精美包装与收藏,暗示其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艺术品。接下来,“有时清夜发光怪,诸儒纵观容拜手”,通过想象夜晚砚台发出奇异光芒的情景,以及学者们恭敬地观看,表达了对砚台的敬畏之情。

随后,诗人转而描述了砚台的使用场景:“一收朝迹归故园,瓦池苇管涂突烟。”这句描绘了砚台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场景,从早朝到归家,再到与瓦池、苇管一同放置,展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梦寻清都故历历,起凭书案空潸然。”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砚台的深深怀念与感慨。最后,“眼明见此超万石,色如马肝涵玉质。”诗人直接赞美砚台的质地与色泽,将其比作超越万石的珍宝。

“白圭之玷尚可磨,涩不拒笔滑留墨。”这一句通过比喻,强调砚台的品质卓越,即使有瑕疵也能被磨平,且能保持墨水的流畅与持久。

“摩挲太息不自已,呼儿汲甘为湔洗。”诗人亲自抚摸砚台,感叹不已,并吩咐儿子取来清水为其清洗,表现了对砚台的珍视与爱护。

“天遗至宝瑞吾子,要与词林壮根柢。”诗人认为砚台是上天赐予的珍宝,希望它能为文学事业增添光彩,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子行飞骞为时须,西清承明有佳除。”诗人鼓励沈商卿(砚台的主人)努力进取,期待他能在合适的时候获得更好的职位。

“收功翰墨傥乞我,田间自抄种树书。”诗人表示愿意帮助沈商卿完成书法作品,并承诺自己会在田间抄写种植树木的书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合作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与感慨,不仅表达了对艺术与文化的敬仰,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大雨呈同行诸公

我船千斛初甚迟,上滩下滩风薄之。

百夫撑挽才得过,水浅舟大行无期。

同来宾客笑钝滞,一叶自买如凫鹥。

瞥波急桨乱藻荇,瞬息不见飙车驰。

忽然昨夜雷雨作,黑云颓山风卷壑。

龙门春涨鱼鳖乱,牛渚宵明鬼神恶。

篷翻缆断泊不得,客只一身无处著。

长年绝叫客惊起,一浪先掀半船水。

囊衣漂尽到巾屡,一夜奔忙沙石里。

我时甘寝殊不觉,但怪飕飕风到耳。

起来呼酒自劳苦,水满凉生差可喜。

乡来笑者今却悲,人生淹速那能知。

明朝转柁我船快,唤客同船莫嫌隘。

形式: 古风

吴城阻风

吴城山头三日风,白浪如屋云埋空。

北来大舸气势雄,车帆打鼓声韸韸。

我船政尔不得去,局促沙岸如凫翁。

长年三老屡弹指,六月何曾北风起。

由来官侬多龃龉,世不汝谐神亦尔。

我愧此言呼使前,顺风逆风皆偶然。

皇天广大岂有意,想汝嗔喜庸非偏。

瓶中有粟囊有钱,与汝饱饭姑留连。

形式: 古风

金沙堆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

山头望君乞杯珓,僮仆欢呼得头掷。

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

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

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

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

形式: 古风

鉴湖纳凉

鉴湖周围三百里,极目平波清到底。

荷花岁久生满湖,人来采莲唱歌起。

贺家千顷水云乡,六月荷花风最凉。

短楫轻舟来断续,山横晓月正苍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