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杂诗平韵(其六)”为题,出自清代诗人章甫之手。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首联“置身若在古风初,何必华堂不草庐。”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古朴生活的向往,认为身处简陋的草庐之中,也能感受到与古代相似的宁静与纯粹,不必追求豪华的殿堂作为生活的舞台。
颔联“尚有闲闲高士亩,谩来孑孑大夫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与世无争,远离尘嚣,如同高洁的士人,在自己的田亩上自得其乐,不为外物所累。
颈联“庄周是蝶浑忘蝶,惠子非鱼却乐鱼。”借用庄子和惠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庄子化蝶,忘却自我,追求心灵的自由;惠子虽非鱼,却乐于在水中畅游,享受自然的乐趣。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
尾联“火食几人曾断去,的应饮水读仙书。”则点明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能够像仙人般只以水为饮、读书修身的人寥寥无几。这既是对自身追求的肯定,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劝诫,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