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然发湖山之远态无辇毂之浮埃杜子美云朱门之泥涂士子不见其泥涂良非是也

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

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

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

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书籍多得如同道家仙境的山峦,清澈虚静的池边没有华丽的绸缎装饰。
春天的山谷隐藏着如宝石般秀美的景色,秋天的五湖倒映着两丛芦苇的凄凉景象。
冰泉涌出,水珠串连如珍珠,鸟儿羽毛沉浮,花影团团。
又有谁能陪伴玉皇殿的香案官吏,只有那光洁的风和明净的月照在栏杆上。

注释

图书:指代书籍。
似:如同。
道家山:比喻丰富的知识或学问。
池槛:池塘的栏杆。
绮纨:华丽的绸缎。
万壑:众多山谷。
三石秀:形容景色优美。
五湖:泛指大湖。
两芦寒:象征秋季的萧瑟。
冰泉:冰冷的泉水。
喷激:喷涌而出。
珠成贯:水珠串成一串。
绣羽:色彩鲜艳的鸟羽。
花作团:花影聚集成团。
玉皇:道教神话中的天帝。
香案吏:负责祭祀的官员。
光风霁月:形容天气晴朗,月光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自然风光。开篇"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通过对比图书如同道家的山峦来形容图书之丰富,而池塘则清澈见底,没有繁复的装饰。这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描摹了景物,也映射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高洁。

接着"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将万壑的春色蕴含在三石之中,而五湖的秋意则融入两芦之间。这两句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和美丽。

下文"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诗人借用冰冷的泉水与温暖的鸟儿来烘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泉水如同串联着珍珠一般奔涌,而鸟儿的羽毛则在花间飘落,形成了一个个花团。这两句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活力与美丽。

最后"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诗人似乎在追问,与那位仙君一同享受这份清幽之景的,又是何人。这里的“玉皇”可能指的是天上的神灵或仙境,而“香案吏”则是在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光风霁月在阑干",则描绘了一种透明澄清、光线与月色交织的和谐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诗中不断地运用"清"字,如"池槛清虚"、"冰泉喷激"等,强调了一种精神上的洁净与高远。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十分丰富,从图书到山峦,从池塘到万壑,再到冰泉与绣羽,每一处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加工。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公出诗集相示作此诗谢之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

解鞍聊为赋,去不负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

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

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

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谢郭倅见访

及榻青苔叠乱钱,端知肮脏倚门边。

蒿莱岁晚荒三径,殽酒人疏问一廛。

懒慢容教著帽进,传呼惊起藉糟眠。

分庭未觉题舆宠,下士徒知公子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道上口占

屹屹高山自两边,纷纷鸡鸭苦当前。

败垣过竹还当道,脱叶凭风欲半天。

定恐黄茅藏伏兔,更呼青汉落飞鹯。

一寒如此空形影,独赖狐裘三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