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上人游仰山归泐潭

两刹崚嶒隐翠岑,却担拄杖出烟林。

来时饱吃东禅饭,归去泥添古佛金。

绝岭松篁青玉瘦,上方渔鼓白云深。

是中不可著言句,且听半山鸾凤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元上人在游览仰山后返回泐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首联“两刹崚嶒隐翠岑,却担拄杖出烟林”,以峻峭的山峰和葱郁的树林为背景,描绘了僧人离开寺庙,踏入自然之中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勾勒出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来时饱吃东禅饭,归去泥添古佛金”,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僧人外出与归来的不同状态。外出时,他饱餐一顿,享受着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归来时,他或许带上了泥土,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丰富。

颈联“绝岭松篁青玉瘦,上方渔鼓白云深”,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绝岭之上,松树与竹子如同青玉般挺拔,显示出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而上方的渔鼓声与白云的深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尾联“是中不可著言句,且听半山鸾凤音”,点明了诗人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言语似乎变得苍白无力,唯有倾听鸾凤的鸣叫,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与美好。这不仅是对僧人精神境界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心灵之间和谐关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欧阳叔向水中月

月从海底转天心,影落长江海共深。

倒卓玉轮窥白兔,平看波面拥黄金。

魄随秋水流无尽,光射寒潭晓未沈。

此月已曾经照古,又观古月照如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周子发喜雨

天边旱魃凌高秋,草木焦卷生百忧。

正欲焚山泣魑魅,忽惊暴雨交田畴。

牲羞奔走群祀喜,雷公怒叱万鬼囚。

何当尽洗炎热苦,坐令清风还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胡观光登酒楼

李白夜登孙楚楼,楼中玩月苦淹留。

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间第一流。

玉勒穿花回曲径,银槽泻酒注深瓯。

遥观翠幕张灯处,小妇鸣筝在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赵叔清书事

铁马初休淮上兵,人心遥望泰阶平。

祥云密绕皇居近,喜气先从日下生。

汉殿风高飞燕雀,秋宵星乱落欃枪。

从今且觅耳边静,半夜不闻鼙鼓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