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道中

项没黄茆疑虎蹲,风摇脱木本浮云。

忘机沙溆双鸧远,小景人家一水分。

野寺钟声昏后寂,寒衣砧子夜深闻。

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茂密的茅草丛中疑似有老虎潜伏,风吹动着落叶像浮云般飘荡。
在宁静的沙滩上,两只野鸭飞得很远,近处的人家只有一条小河相伴。
野外寺庙的钟声在黄昏后显得格外寂静,深夜里还能听到捣衣石上的砧声。
我急于寻求像贾谊那样的贤臣能在宣室召见,谁能写出如屈原那样感伤忠直之士的诗篇?

注释

项没黄茆:茂密的茅草。
疑虎蹲:疑似有老虎潜伏。
风摇脱木:风吹动落叶。
本浮云:像浮云般飘荡。
忘机沙溆:宁静的沙滩。
双鸧远:两只野鸭飞得很远。
小景人家:近处的人家。
一水分:一条小河相伴。
野寺钟声:野外寺庙的钟声。
昏后寂:黄昏后格外寂静。
寒衣砧子:捣衣石上的砧声。
夜深闻:深夜能听到。
贾傅:贾谊。
宣室:宣室召见(指帝王接见贤臣)。
伤谗屈子文:感伤忠直之士的诗篇(如屈原《离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开头两句“项没黄茆疑虎蹲,风摇脱木本浮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居所,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忘机沙溆双鸧远,小景人家一水分”则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世俗的羁绊,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小世界中。

“野寺钟声昏后寂,寒衣砧子夜深闻”两句,通过对野寺钟声和夜晚砧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在这里捕捉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则是诗人对古代贤良之士的渴望,以及对于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并能以文学形式表达相似情感的人的寻觅。这里的“屈子文”很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而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

君不见天上星,万古耀虚碧。

岂意一夕间,堕地化为石。

物理变化无定端,谁保人心无改易。

忆妾江边采白蘋,郎骑白马渡江津。

垂鞭停棹潜相顾,共惜当年桃李春。

石城二月东风暮,断肠狂絮随郎去。

百年誓拟同灰尘,醉指青松表情愫。

可怜一日君心改,前日之言复谁顾。

弃捐不待颜色衰,忍把流年坐相误。

还君明月珠,解妾罗襦结。

念之空自伤,长恸与君别。

出门望乡关,不惜千里行。

从人既非礼,何以见父兄。

去住两不可,伫立以屏营。

此时心断绝,始信天无情。

野水东流去不还,忧乐翻变须臾间。

妇人将身弗轻许,听歌今日行路难。

形式: 乐府曲辞

西轩(其二)

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

寺依石角高低见,水绕山根曲折多。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

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奈老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西轩(其一)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风历北窗琴自动,成文无处问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西轩杂言

风琴牛笛难度曲,早韭晚菘谁当肉。

笔端画饼不得饱,汁少熬鸡浑未熟。

三年楮叶太劳力,八尺鼓围竟空腹。

遥遥华胄犹龙孙,皎皎白驹絷空谷。

头风岂无草檄愈,酱瓿正须太玄覆。

供书小吏腕几脱,免冠毛颖发仍秃。

年来轧思倒挽牛,逃虚僧社高如秋。

乞身得此清凉国,不减人间万户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