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其一)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风历北窗琴自动,成文无处问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梦境中得到鹿本无意,醒来后只剩金银财宝。
水流自吐蕃区分清浊,蜀地尽头隐匿在幽深之中。
枯瘦的内心与空城中的麻雀共鸣,白发人吟唱着梁甫吟。
风吹过北窗,琴声自动响起,创作的作品却无人能懂。

注释

梦中:在梦境中。
得鹿:获得鹿(比喻财富)。
无心:并非有意追求。
觉后:醒来之后。
人亡:人去物非。
只见金:只剩下金银。
水出:水流流出。
吐蕃:古代藏族地区。
分黑白:象征清浊或贫富。
地穷:地势偏远。
全蜀:整个蜀地。
隔幽阴:被幽深之地隔绝。
枯肠:干涸的心肠。
空城雀:形容孤独。
梁甫吟:古诗篇名,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风历:风吹过。
北窗:北边的窗户。
琴自动:琴声自动响起。
成文:创作出的文字。
无处问知音:没有地方能找到理解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梦中的猎取并非出于本意,而醒来后发现周围的人都已不在,只剩下黄金,这既隐喻了世间的虚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吐蕃指的是唐朝时西藏地区,而全蜀则是古代对四川地区的称呼。这两句通过水流的方向来区分吐蕃与蜀地,展示了广阔的地理环境和深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受。枯肠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器具,这里形象地比喻为空城中的孤鸟相随。而白发如霜的老人,又为那已经消逝的梁甫(历史上著名的乐师)而高声歌唱,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风历北窗琴自动,成文无处问知音"则描写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艺术感受。北窗是古代学者读书或吟咏之地,这里风穿过北窗而琴弦自鸣,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境界。而成文无处问知音,则表明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内在修养,是不需要他人点拨就能领会其中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景观、个人孤独感受以及艺术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轩杂言

风琴牛笛难度曲,早韭晚菘谁当肉。

笔端画饼不得饱,汁少熬鸡浑未熟。

三年楮叶太劳力,八尺鼓围竟空腹。

遥遥华胄犹龙孙,皎皎白驹絷空谷。

头风岂无草檄愈,酱瓿正须太玄覆。

供书小吏腕几脱,免冠毛颖发仍秃。

年来轧思倒挽牛,逃虚僧社高如秋。

乞身得此清凉国,不减人间万户侯。

形式: 古风

访幽人

紫骝摇玉东城东,绿眉少年双颊红。

扫尘先过风骚客,豪气几吞云梦泽。

新诗一夜急春风,飘落樱桃点窗白。

青烟昼覆琉璃樽,何时投袂歌王孙。

归去来,黄陵老鸦啼日昏。

形式: 古风

过东界

云浮山腰末之顶,水穴青崖浚于井。

孔明不死吾其归,左衽岂宜蝤蛴领。

群羌负药倍车载,螺齿钱丈束囊瘿。

得茶便重不便轻,肩突驼峰犹外屏。

石碉设崄鸟鼠智,铜鼓销声犬羊静。

入门蹲足唤煮茶,嚼铁相甘苦荍饼。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过邠郊归蜀

摩笄绿玉笋抽芽,卷地兜罗柳放花。

蛱蝶团空飞锦绣,葡萄上架走龙蛇。

河源曲曲无千仞,土室层层有几家。

脱得身归银汉近,云津却拟问仙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