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十六)

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

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

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所作的《浮云道院诗》系列中的第十六首。诗中表达了知耻与知足的道德观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时光的期待。诗人认为,只有明白羞耻之心,才能避免真正的侮辱;懂得满足,生活就会富足有余。他提到拥有自己的田地和满床的书籍,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

春天里,诗人期待在春风中照料新发的茶树嫩苗,雨后还需及时锄地。他设想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品茗而饮,那份甘甜如同酥油一般,既描绘了宁静的农耕生活,也寓含了对知识与享受的双重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珍视。

收录诗词(365)

刘鹗(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十七)

古人亦有言,千橘万户侯。

思之亦烂熟,有志今甫酬。

金丸炫落日,清霜满林秋。

户侯讵能拟,聊得供杖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十八)

骨肉半零落,有弟差慰意。

日暮田园归,浊酒聊共醉。

此酒可再得,此日宁再世?

人间乐固多,埙篪有真趣。

形式: 古风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十九)

春风日已和,桑麻蔼新绿。

但可了寒暑,生理亦自足。

沈浮闾里间,我亦甘碌碌。

俯仰三百年,苍然此乔木。

形式: 古风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二十)

常怜世间人,晚岁生恐怖。

问之此何因,牵以物欲故。

孰知不得将,此理当自悟。

云散月满怀,清风湛归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