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所作的《浮云道院诗》系列中的第十六首。诗中表达了知耻与知足的道德观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时光的期待。诗人认为,只有明白羞耻之心,才能避免真正的侮辱;懂得满足,生活就会富足有余。他提到拥有自己的田地和满床的书籍,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
春天里,诗人期待在春风中照料新发的茶树嫩苗,雨后还需及时锄地。他设想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品茗而饮,那份甘甜如同酥油一般,既描绘了宁静的农耕生活,也寓含了对知识与享受的双重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