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日立秋送客夜归雨作

青天赤日更黄埃,迎送纷纷正往来。

一夜炎蒸无计奈,三更风雨领秋回。

人生作么禁寒暑,世事何如付酒杯。

遮莫髯间点霜雪,何曾笔下减琼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蓝天烈日下尘土飞扬,来来往往的人们忙忙碌碌
炎热夜晚无法抵挡,半夜风雨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人生怎能避开冷暖变换,世间纷扰都付之一醉
不要担心胡须上沾染霜雪,我的笔下从未减少过华美

注释

青天:晴朗的天空。
赤日:红日。
黄埃:黄色的尘土。
迎送:迎接和送别。
炎蒸:酷热蒸烤。
奈:无奈。
三更:半夜。
风雨:风雨交加。
秋回:秋天来临。
作么:怎么。
禁:避开。
寒暑:冷暖。
世事:世间之事。
何如:怎么样。
遮莫:不要。
髯:胡须。
点霜雪:沾染霜雪。
何曾:从未。
减:减少。
琼瑰: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炎热夏日过后,突然到来的立秋时节,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些变迁时的豁达心态。

“青天赤日更黄埃,迎送纷纷正往来。”这里写出的是夏季烈日下的天气,以及时间流转中人们往来的场景。黄埃可能指的是尘土飞扬,也暗示了天气的干热。

“一夜炎蒸无计奈,三更风雨领秋回。”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夜之间从酷热到突如其来的秋风秋雨的转变。诗人通过“无计奈”表达了对自然力不可抗拒的无奈。

“人生作么禁寒暑,世事何如付酒杯。”此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借由对自然界寒暑变化的观察,引申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似乎在用“付酒杯”来比喻对待这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只能豁达以对。

“遮莫髯间点霜雪,何曾笔下减琼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嘲,他的白发(“髯间点霜雪”)和他的文学创作(“笔下”)都未能完全捕捉到生命中的美好(“琼瑰”)。这里流露出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文学上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创作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六月将晦夜出凝归门

暑里街头可久停,今宵无月也宵征。

一天星点明归路,十里荷香送出城。

山轿声声柔橹紧,葛衣眼眼野风清。

五更月出还家了,不早相期作伴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午过乌东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

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

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

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午热憩忠义渡

秋阳嗔我紧追程,急泊临流一短亭。

摘索风巾些子倦,苍茫水枕霎时醒。

单牌双堠头都白,万壑千岩眼强青。

不及溪边老亭父,一生卧护竹窗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午睡起

过雨馀秋暑,移床拣午凉。

小风吹醉面,凛气忽如霜。

日脚何曾动,桐阴有底忙。

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