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寂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桂轮香满”设置了一个充满桂花芬芳的场景,接着“送寒色、轻风剪剪”则透露出一丝冷清之气,但这并未驱散桂花的馥郁。
“又还是、幽窗人静,梅影参差初转”,这里的“幽窗人静”营造出一种寂寞与孤独的氛围,而“梅影参差初转”则是对这一寂静之境的点缀,梅花在轻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清丽脱俗。
诗人的情感世界随后展开,“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这里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失去的深切怀念。"文君"在古代文学中常指班婕妞,她以才华横溢著称,因此此处"文君"可能是对某个才情并茂之人的昵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心上人的思念。
“漫快泻琼舟,浓熏宝鸭,终是心情差懒”,这一段描写了诗人在宴饮中的场景,但即便是在欢乐的氛围中,他的心情依旧平淡无奇,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寂寞与不满。
接着,“谩就枕,浑无寐,□听彻、天边飞雁”,诗人躺在床上,但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处可能是指窗户之类的地方,从那里传来了远方的雁鸣声,这又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
“闲愁消万缕,如何消遣”,这是对前文所述情感的总结与发问,面对这些无尽的忧思,该如何排解呢?
“绣衾□忆鸳鸯暖”,这里绣衾代表了温暖和爱意,“□”处可能是指梦境或回忆之中,而"鸳鸯"则常用来比喻夫妻之情,诗人在这温暖的记忆中寻找慰藉。
“细思量、遍倚屏山,挑尽琴心,谁识相思怨”,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沉回味,他倚靠着屏风,反复琢磨着内心的忧愁,就像挑选琴弦上的音符一样细致。"谁识相思怨"则是对他人是否能理解自己这份深情的疑问。
最后,“休文瘦损,陡觉频移带眼”,诗人的身体也受到了内心忧虑的影响,变得消瘦,而“陡觉频移带眼”则表现出一种视线模糊、精神恍惚之感,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心绪万千所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精细描摹,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