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游午桥庄

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鸟哢林中出,泉声冰下流。

攀条惊雪尽,翻袂爱风柔。

好驻城南马,春桑遍陌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清晨的祭祀仪式刚刚结束,我们一同驾车探寻幽静之处。
鸟儿在树林中欢快鸣叫,泉水在冰层下潺潺流淌。
我攀着树枝,惊讶于白雪已消融殆尽,轻挥衣袖,享受着和风的温柔。
愿在此停留,让马儿在城南的桑树下歇息,因为春天的桑叶已铺满了道路。

注释

晓坛:清晨的祭祀场所。
弭盖:驾车遮阳的伞盖。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哢:鸟鸣。
冰下流:在冰层下的流水声。
攀条:攀爬树枝。
惊雪尽:惊讶于雪已经融化。
翻袂:挥动衣袖。
爱风柔:喜欢微风的柔和。
好驻:希望能停留。
春桑遍陌头:春天的桑树遍布道路两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游午桥庄》中的第四首。诗人以清晨祭祀后与友人一同游览午桥庄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首句“晓坛初毕祀”写出了清晨祭祀仪式刚刚结束,暗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弭盖共寻幽”描绘了他们乘着车盖,共同探寻幽静的山林,体现了朋友们的雅兴和对自然的向往。

“鸟哢林中出,泉声冰下流”通过鸟儿在树林中鸣叫和泉水在冰下流淌的声音,展现了庄子周围的宁静与活力,富有动态感。诗人通过听觉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攀条惊雪尽,翻袂爱风柔”两句,诗人细致地捕捉到树枝上残雪消融的瞬间,以及微风吹过衣袖带来的轻柔触感,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温暖和变化。

最后,“好驻城南马,春桑遍陌头”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停留,欣赏满眼的春桑,寓意着生活的富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午桥庄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赏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昨日偶陪后骑同适近郊谨成七言四韵兼呈圣俞

堤柳才黄已落梅,寻芳弭盖共徘徊。

桑城日暖蚕催浴,麦垄风和雉应媒。

别浦人嬉遗翠羽,弋林春废锁歌台。

归鞍暮逼宫街鼓,府吏应惊便面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除夜偶成拜上学士三丈

万瓦青烟夕霭生,斗杓迎岁转东城。

隋宫守夜沈香燎,楚俗驱神爆竹声。

玉树罗阶家宴盛,羽觞称寿綵衣荣。

九门朝客思公甚,向晓天风舞雪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陪饮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因成七言四韵

寻芳长恨见花迟,岂意看花独后期。

试藉落英聊共醉,为怜残萼更攀枝。

清香肯以无人减,幽艳惟应有蝶知。

开谢两堪成怅望,伤春不到柳丝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其二)

清晨下直大明宫,驰马悠然宿露中。

金阙云开沧海日,天街雨后绿槐风。

岁华忽忽双流矢,鬓发萧萧一病翁。

名在玉堂归未得,西山画阁兴何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