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张徵君

青青岩畔松,漠漠谷中兰。

孤贞抱幽寂,芳馨恒自怜。

移植公府中,土性非所便。

至人尚玄素,哲士保自然。

灵霞荡心虑,尘纷讵能缠。

守身戒枉尺,行义耻忘筌。

结庐西山麓,泛舟河水湍。

虽非金石固,神理谅可全。

生时有遗荣,没为闾里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徵君的高士形象,通过对比其在自然与官场的不同境遇,展现了他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宁静与道德操守的高尚品质。

首句“青青岩畔松,漠漠谷中兰”以松与兰象征张徵君的品格,松树挺立于岩石之畔,坚韧不拔;兰花隐匿于山谷之中,幽香自溢,两者都象征着高洁与清雅。接着,“孤贞抱幽寂,芳馨恒自怜”进一步强调了张徵君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孤独,也自得其乐。

“移植公府中,土性非所便”则暗示了张徵君从自然归隐到官场的经历,但“至人尚玄素,哲士保自然”表明他最终选择了回归自然,坚持自己的本性和理想。接下来的“灵霞荡心虑,尘纷讵能缠”表达了张徵君心灵的纯净与对世俗杂念的超脱。

“守身戒枉尺,行义耻忘筌”体现了张徵君在道德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他坚守正直,不为外物所动,保持内心的清明。最后,“结庐西山麓,泛舟河水湍”描绘了张徵君晚年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虽非金石固,神理谅可全”表明尽管物质世界可能无法永恒,但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生时有遗荣,没为闾里叹”则表达了对张徵君一生贡献与影响的认可,即便离世,仍被后人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徵君生活轨迹的描绘,赞美了他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宁静与道德操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9)

孟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中太守行赠潘伯振

汉中太守行出门,萧萧五马鸣秋原。

请君系马亭前柳,为君赠言劝君酒。

汉中巨郡狱讼繁,饥馑频仍足群丑。

蜀川廉范有遗歌,关西杨震称良守。

使君才质迥非常,十年献纳黄门郎。

曾将五色绣龙衮,何有一郡分铜章。

君不见栈道逶迤数千里,高山岧峣水瀰瀰。

此去休歌行路难,拟取循良报天子。

形式: 古风

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

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

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

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

形式: 古风

夜泊石头口

初月照江清,愁人见月那为情。

寂寂空江徒极目,扁舟独伴鱼翁宿。

舟人尽睡不知醒,防夜知更唤僮仆。

然灯起坐心胆摧,况乃隔岸闻猿啼。

秋潭无云渚花落,寒波欲动风凄凄。

中流贾,尔何苦。

犹唱棹歌夜摇橹,北客闻之泪如雨。

形式: 古风

沽酒行赠牟韦二抚君

汉阳江山秋风悲,落叶凄凄愁别离。

江头壮士一相见,并马踌躇数回盼。

青衫乌帽无光辉,云是长安两锦衣。

见君北来动乡思,君来想是从王畿。

牟公短躯异标格,双颊凝红鬓垂白。

韦君年可四十强,方眉广额身昂藏。

欲言向余泪盈臆,昔年奉侍君王侧。

日月麒麟殿上行,云霄虎豹班中直。

常承密旨按公卿,时有微功佐家国。

讵料恩荣不可常,朝游禁阙暮江湘。

遥瞻北斗空翘首,却想西垣祗断肠。

北地南州异风土,天暄水湿多忧苦。

鸿雁高高向日边,关河迢递何时还。

嗟余亦是投荒者,低首闻之泪双下。

先朝末载游帝京,此时牟公已有声。

自从逆丑弄权术,鞭挞朝士无虚日。

扶忠抗义公所优,坐废罹刑人共恤。

今皇诛逆法令明,韦公牟公乃齐名。

才看执法拖金紫,忽复飘零涉江水。

贫贱荣华信有时,古今人事皆如此。

君不见张禄先生脱厕中,相秦富贵倾王公。

又不见鲁朱家奴置广柳,时来复作河东守。

与君今见且为欢,别买江鱼共沽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