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儿勿啼,屠兵来,赵宗一线何危哉。
千金卖儿儿不死,真儿却在深山里,妾今有夫夫有子。
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
赵家此客还此友,穿何故亡盾何走。
谁言赵客非晋臣,当时婴杵为何人?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屠兵来》,以赵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家庭悲剧和忠诚坚守的故事。诗中通过儿啼、屠兵的威胁,展现了赵国贵族家庭的危机,尤其是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宁愿牺牲自己,将儿子藏于深山,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儿勿啼,屠兵来"直接点出紧张的战争气氛,"千金卖儿儿不死"则写出母亲的无奈与决心。"真儿却在深山里"暗示了家庭的真实情况,"妾今有夫夫有子"表达出对家庭责任的坚守。接下来的诗句"死兵易,立孤难"强调了在战乱中死亡不如抚养孤儿艰难,表现出诗人对孤儿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最后两句"赵家此客还此友,穿何故亡盾何走"看似疑问,实则揭示了主人公的忠诚,即使身处逆境,也坚守赵家的荣誉,不愿逃避。"谁言赵客非晋臣,当时婴杵为何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在危难中仍保持忠诚的人的敬佩,以及对那些忘却初心的人的讽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战乱年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道德抉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筑城苦,筑城苦,城上丁夫死城下。
长号一声天为怒,长城忽崩复为土。
长城崩,妇休哭,丁夫往日劳寸筑。
夫人避火,避火不可。妇人不下堂,下堂羞杀我。
夫人避火,避火不可。
我身有傅还有姆,傅姆不来心独苦。
君不见宋姬一卒春秋悲,文姜辱死《南山》诗。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
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
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渐台水,深几许?使者来,谁遣汝?
不见君王符,空传君王语。渐台水,行宫不可度。
妾死犹首丘,君行在何处。
平生委质身为君,此时重信轻妾身。
君不还,妾当死。台高高,水瀰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