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
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
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这首诗名为《挂剑曲》,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烈士的敬仰和对知己的忠诚。"长剑许烈士",以长剑象征烈士精神,表达对为国捐躯者的崇高敬意;"寸心报知己",则强调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的深深感激。接下来的"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诗人认为,即使逝者无法感知,但他的忠诚之心永不消亡。最后两句"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揭示了诗人一生让位于国家,其高尚的爱国情怀如明灯般照亮诗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挂剑这一物象,展现了诗人对烈士精神的传承和自我牺牲的决心,体现了明代士人忠贞不渝的品格。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渐台水,深几许?使者来,谁遣汝?
不见君王符,空传君王语。渐台水,行宫不可度。
妾死犹首丘,君行在何处。
平生委质身为君,此时重信轻妾身。
君不还,妾当死。台高高,水瀰瀰。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臣。
荐成成不知,告璜璜不嗔。
克也与国论,此国尚有人。
能令汝卜相,谁使汝为君。
东周一失驭,全晋遂三分。
但知晋国乱,不念周家贫。
史官谨初命,千载伤彝伦。
漆为疠,炭为哑,彼国士,何为者?
赵家饮器智家头,一日事作千年仇。
报君仇,为君死。
斩仇之衣仇魄褫,臣身则亡心已矣。
齐城下,即墨守。燕将代,昌国走。
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义君臣,邦父母。
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