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承天观用杨廉夫韵

承天观里开图画,吴越山河一览中。

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

綵船春晚笙歌歇,粉堞风高鼓角雄。

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承天观内展开一幅画卷,吴越的山河尽收眼底。
夜晚半明的月光照亮湖面,泛着银白,黎明时分,海门的日出染成一片火红。
春夜的彩船笙歌已停歇,城墙上风声高扬,鼓角声显得雄壮。
倚遍了栏杆的十二曲,思乡之情飞越长江东去。

注释

承天观:一座观景楼阁。
吴越:古代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地域名。
一览中:尽收眼底。
半夜月明:深夜明亮的月光。
湖水白:湖面泛白如银。
五更日出:黎明时的日出。
海门红:海平面被朝阳染红。
綵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春晚:春季的夜晚。
笙歌歇:音乐停止。
粉堞:白色的城墙。
风高:大风。
鼓角雄:鼓角声雄壮。
十二阑干:十二曲的栏杆。
归心:思乡的心。
大江东:长江的东岸。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讷的《宿承天观用杨廉夫韵》描绘了一幅江南夜色与黎明景色交融的画卷。首句“承天观里开图画”,以诗意的语言赞美了承天观内的景色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开。接下来的两句“吴越山河一览中”则展现出观中视野开阔,能尽览吴越之地的壮丽山河。

“半夜月明湖水白”和“五更日出海门红”是诗中的精华,通过描绘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湖面上,以及黎明时分海门处的日出映照出的红色,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色的变化,富有动态美。

“綵船春晚笙歌歇”描绘的是春天傍晚,游船上的笙歌已停歇,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而“粉堞风高鼓角雄”则转而描绘城墙在清风中显得威武,鼓角声回荡,显现出一种雄浑的军旅气息。

最后两句“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表达了诗人游历归来时的心情,倚遍栏杆后,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渴望乘着归心飞过长江东去。整首诗情感丰富,画面感强,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0)

吴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兵法,习骑射。顺帝至正末,荐授建德路判官,兼义兵万户,守徽州。朱元璋兵至,退屯浙西札溪,战败,自刎死

  • 字:克敏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331—1357

相关古诗词

上升花

紧锁心猿,悟光阴尘世,百年遄速。

下手顿修元本,真灵此日,要住行屋。

居家坑堑,先须跳将身己,使令孤宿。静无触。

气财色酒,一齐须逐。俗景般般绝欲。

更舍尽爷娘,共妻骨肉。

自在逍遥,落魄清闲,认取里头金玉。

琼英蕊,花心动,放香味、满空馥郁。异光簇。

祥光灿烂,结成仙曲。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风雨渡扬子江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

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

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

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吟倚金山有暮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

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

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

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樽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

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形式: 古风

过临平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

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

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望江亭怀古

金刹璇题入绛霄,望江犹自记前朝。

群臣痛洒新亭泪,孱主方看浙水潮。

故物苍龙蟠石柱,当时丹凤听箫韶。

属镂一夜英雄老,曾见鸱夷恨未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