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渡扬子江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

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

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

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吟倚金山有暮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

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

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

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樽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

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江源自巴蜀之地,直泻万里滋润吴楚大地。
我从扬子江畔蒜山出发,初次阅读《水经注》,今日亲眼所见。
一生壮志,此事最为奇特,一叶扁舟,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狂风掀起巨浪,直逼城池,大海潮涌,仿佛要打开水底宫殿。
滟滪堆的景象模糊可见,广阔无垠的扶桑之地遥不可及。
瞬间草木摇曳,鼋鼍似乎蠢蠢欲动。
乌云翻滚,鲸鱼般膨胀的波涛令人心惊,明亮月光下的贝宫显得黯淡。
在金山之巅吟咏,暮钟回荡,采石矶上已无早起的船帆。
是谁用牙齿敲击咒语,或是低头不语?
历来天堑看似有限,但军情紧急,日夜传递耗费无数羽箭。
三楚之地的百姓如同鱼鳖,两淮的大将威猛如熊虎。
华丽的锦帆只能空照,千丈铁链最终化为灰烬。
两岸的桑麻收起战争的尘埃,渔村的芦苇丛中透出宁静。
谁能料到大自然的游戏,暂且将长河美景纳入杯盏之中。
悲哀啊,险阻只留下白茫茫的波涛,英雄们大多已化为黄土。
独自思考这万年来的开凿功绩,我愿举杯祭奠神禹。

注释

巴蜀:四川地区。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蒜山:地名,位于扬子江边。
《水经》:古代地理著作。
一叶轻舟:形容小船。
怒风鼓浪:狂风掀起巨浪。
金山:地名,可能指江苏镇江的金山寺。
采石:地名,安徽采石矶。
造物:自然。
神禹: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莱的《风雨渡扬子江》描绘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以及诗人乘舟过江时的豪情与感慨。诗中以长江自巴蜀而来,直贯吴楚,展现出江水的磅礴气势。诗人溯流而上,旧事重提,感叹自己终于亲眼目睹了《水经》中的景象。

诗人将自己的壮志比作一叶轻舟,在风雨中傲然前行,江面风浪汹涌,潮水澎湃,仿佛打开了水底世界。诗人想象中的滟滪堆和扶桑树在风雨中显得凄迷而遥远。江面动荡,鼋鼍欲动,黑云鲸浪,月光下贝宫显得黯淡。

诗人置身金山,听到暮钟,遥望采石,感叹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无情。他质疑自然的险阻是否真有尽头,指出战争频繁,民生艰难。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借酒表达对开凿长江、造福人民的古代英雄如神禹的敬仰。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沉思,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21)

吴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临平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

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

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望江亭怀古

金刹璇题入绛霄,望江犹自记前朝。

群臣痛洒新亭泪,孱主方看浙水潮。

故物苍龙蟠石柱,当时丹凤听箫韶。

属镂一夜英雄老,曾见鸱夷恨未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沁园春.赠郑伯洪

谷口仙田,瑶草谁栽,山中子真。

向紫霞洞里,凿开丹室,素华台上,瞻望飙轮。

王子吹笙,洪厓握手,烂醉桃花万树春。

都休问、蓬莱清浅,天地氤氲。有时澡雪精神。

诵蕊笈丹书小篆文。

更佩联明月,剑寒秋水,或笞鸾凤,或翳麒麟。

碧落空歌,紫虚郁秀,径挟飞仙拜玉宸。

天门近,听履声直上,高步星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大江东去.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