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出郊三首(其三)

往岁逢寒食,青鞋踏落花。

题诗山寺壁,沽酒野人家。

草长春无际,身閒意自遐。

时时县亭畔,画遍水边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往年每逢寒食节,穿着青鞋漫步落花间。
在山寺墙上题写诗句,从农家买酒畅饮一番。
春天草木茂盛无边,身心闲暇思绪飘远。
常常坐在县亭旁边,用画笔描绘水边沙滩的景色。

注释

往岁:过去的一年。
寒食: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
青鞋:布鞋,颜色通常是青色,象征朴素。
踏落花:走在落花的路上。
题诗:在墙上题写诗篇。
山寺:山上的寺庙。
沽酒:买酒。
野人家:乡村人家。
草长:草木生长茂盛。
春无际:春天无边无际。
身閒:身心悠闲。
意自遐:思绪自由飘荡。
时时:常常。
县亭: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小官署或驿站。
画遍:详细地描绘。
水边沙:河边的沙滩。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郊游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首两句“往岁逢寒食,青鞋踏落花。题诗山寺壁”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场景:在过去的寒食节气(春分后第五个节气),诗人穿着青色鞋子,在花瓣纷飞中漫步,留下了自己在山寺墙壁上的题诗。这里,“往岁”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绪,而“青鞋踏落花”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摹。

接下来的两句“沽酒野人家。草长春无际,身閒意自遐”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他去到乡间的野人家里买酒,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象征着与世俗隔绝、心灵的自由放逐。随后,“草长春无际,身閒意自遐”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漫长的草地和无尽的春天让诗人的身体似乎也变得悠远起来,他的心灵得到了解脱。

最后两句“时时县亭畔,画遍水边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郊外游历时光的景象。他经常停留在县城旁的亭子里,并且在那里画满了河岸上的沙地。这里,“时时”表达了一种频繁而习以为常的行为,而“画遍水边沙”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影。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一位诗人的闲适生活和深邃情怀,是一首充满了田园诗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8)

李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寒食出郊三首(其二)

春事遽如许,劳人浑不知。

柳垂山阙处,花发雨来时。

薄宦祗憔悴,故园成别离。

多情睇啼鸟,独与寸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寒食出郊三首(其一)

寒食深山路,桃花雨里开。

可怜传檄出,不为踏青来。

泥滑竹冈下,鸡鸣田舍隈。

丘园二十里,松槚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行乡

园林二月春才半,朝日曈眬天气暖。

东风放尽柳梢青,已有黄鹂娇睍睆。

波翻嫩麦绿连坡,露入夭桃红满眼。

笋舆乘兴入招提,苾刍留我炊香饭。

山泉煮茗味更长,又得禅林半朝款。

突兀丰碑三百年,古人事迹今苔藓。

临风抖擞簿书尘,倚杖须臾归已晚。

耕夫夹道看长官,百钱赠汝聊旌劝。

从容后骑毋疾驱,要数前山苍翠点。

形式: 古风

卜算子

南北利名人,常恨家居少。

每到春时听子规,无不伤怀抱。

好去向长安,细与公卿道。

待得功成名遂时,不似归来早。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