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山上吟

千叶寒云护者,一緺流水环之。乱山横处亦堪诗。

索向天涯游子。古庙谒来曾记,板桥望处偏迷。

瘦驴到处葛巾欹。一幅倪迂画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首《西江月·山上吟》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千叶寒云护者,一緺流水环之。” 开篇即以“千叶”形容云朵之繁复,“寒云”则点出季节的冷冽,云层如同守护者般围绕着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緺”字在此处应为“緺”字之误写,实际应为“緪”,意指细丝或线,此处用来形容流水,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溪流环绕山体的生动画面。

“乱山横处亦堪诗。” 山峦起伏,错落有致,即便在看似杂乱无章之处,也能找到诗意的存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即使是最平凡的景色,在诗人眼中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索向天涯游子。” 这一句将视线转向远方,仿佛在呼唤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古庙谒来曾记,板桥望处偏迷。” 古老的庙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那座架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更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深刻。

“瘦驴到处葛巾欹。” 瘦驴在山间自由漫步,葛巾斜挂在驴背上,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一幅倪迂画里。” 最后一句将整个画面比作倪瓒(倪迂)的画作,倪瓒是中国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作品以淡雅、疏朗著称。这里不仅赞美了董以宁笔下的山水之美,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画风的追慕。

综上所述,《西江月·山上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偷声木兰花.修书

云母新笺香粉透。题来险韵多安顿。寄与郎家。

好嘱宾鸿新付他。钉封书样成蝴蝶。

小篆模糊难认得。指染红云。缄记须看螺印纹。

形式: 词牌: 偷声木兰花

醉花阴.语花

露沁香心花中酒。月下低垂首。

掩映绿樽中,弱质离披,如何风前抖。

美人笑把花枝嗅。欲与花为友。

悄自向花言,不解相思,何事如奴瘦。

形式: 词牌: 醉花阴

雨中花.题襄阳署壁

案上新诗数种。窗外轻烟一捧。

午后浓阴,白云骀荡,遮得山无缝。

小摘草花聊作供。不比江南春仲。

看红紫全稀,燕处荒巢,犹做雕梁梦。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河传.秋夜寓鹫峰书院

月小。云绕。烟丝如袅。银湾如晓。点兰缸。理书床。

人悄。月光惊宿鸟。怜此夜传梅信杳。闺中少。

空寄文无草。掷离觞。煮梅香。他乡。衾寒觉夜长。

形式: 词牌: 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