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苏自之惠酒

「高士例须怜曲蘖,」此语常闻退之说。

我今有说殆不然,曲蘖未必高士怜。

醉者坠车庄生言,全酒未若全于天。

达人本是不亏缺,何暇更求全处全。

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

贪狂嗜怪无足取,世俗喜异矜其贤。

杜陵诗客尤可笑,罗列八子参群仙。

流涎露顶置不说,为问底处能逃禅。

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常孤圆。

有时客至亦为酌,琴虽未去聊忘弦。

吾宗先生有深意,百里双罂远将寄。

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

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决须饮此勿复辞,何用区区较醒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谢苏自之惠酒》。诗中流露出作者对饮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了他超脱世俗、追求个性解放的生活态度。

开篇“高士例须怜曲蘖”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即不必将“曲蘖”(指的是隐逸之士)视为高洁之人。随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今有说殆不然,曲蘖未必高士怜。”这里,“殆不然”意味着苏轼不同意那种普遍的观点,他认为并非所有隐逸之士都值得同情。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引用古人的故事,如庄周、阮籍等,来表达对世俗标准和评判的不满。例如,“醉者坠车庄生言,全酒未若全于天”一句,就借用了庄子“醉者之坠车”来强调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认为完全顺应自然比饮酒更有意义。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人物,如杜甫(杜陵诗客),这些都是苏轼用以反衬自己独特生活态度的典故。通过这些对比,苏轼表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批判性看法,以及追求自我个性的渴望。

最后几句“吾宗先生有深意,百里双罂远将寄。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决须饮此勿复辞,何用区区较醒醉。”则是苏轼表达了自己对酒的态度,他既不完全拒绝饮酒,也不盲目追求清醒与醉意之间的界限。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他独特的生活哲学,同时也展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文学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入馆

黄省文书分道山,静传钟鼓建章闲。

天边玉树西风起,知有新秋到世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赠蔡茂先

京城三日雨留人,吴市门前访子真。

赤脚长须俱好事,新诗软语坐生春。

邺侯久有牙签富,太史犹探禹穴新。

不惜为君挥尺素,却忧善守备三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

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

知命无忧子何病,见贤不荐谁当耻。

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贫欲死。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

因君寄声问消息,莫对黄鹞矜爪觜。

形式: 古风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