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秀才以光始自陜右游山归复将登少室为诗见寄

瘦马飘飖屡往还,疲劳专为访名山。

须知筋力行将老,渐恐峰峦不可攀。

蜡屐早能寻胜概,弹冠悔更落尘寰。

幸依贤者为东道,大得逍遥水石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瘦弱的马匹频繁地来来回回,只为探寻那些著名的山川。
要知道,体力和精力正逐渐衰退,越来越担心无法攀登那些峻岭了。
早年就穿着蜡屐寻找美景,如今后悔落入尘世的纷扰。
幸运的是,能依靠贤德之人做主人,得以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注释

瘦马:形容马匹瘦弱。
飘飖:形容马匹摇摆不定,行动不稳。
名山:指有名气的、风景优美的山。
筋力:体力和精力。
蜡屐:古代一种木制的鞋,表面涂蜡,便于行走。
胜概:美好的景色或景象。
弹冠:古时官员上任前整理帽子,此处象征官场生涯。
尘寰:尘世,人间。
东道:古时宴请宾客的主人。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水石间:指山水之间,自然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探访名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体的疲惫和衰老。开篇“瘦马飘飖屡往还,疲劳专为访名山”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骑着瘦弱的马反复来回探寻高峰的景象,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执着与热情。紧接着,“须知筋力行将老,渐恐峰峦不可攀”表达了对身体衰老和可能无法再次攀登山峰的担忧。

中间部分“蜡屐早能寻胜概,弹冠悔更落尘寰”则透露出诗人曾经能够在年轻时期不顾一切追求成功与荣耀,但如今却满是遗憾,意识到之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虚幻的尘世纷扰。

结尾“幸依贤者为东道,大得逍遥水石间”显示了诗人在遇到贤者的指引后,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寄托。在大自然中,尤其是在水边与岩石之间,诗人体验到了逍遥自在的快乐。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流逝、身体衰老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转变。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归于本真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白鹘图

白鹘日边来,一息万里遥。

横飞碧海晴,六翮寒萧萧。

轻如朔雪花,迥与长风飘。

倾身叠绀爪,吟啸何哓哮。

瞥来疾惊电,欻起先扶摇。

遂令狐与狸,不敢矜凶妖。

罻罗不可取,灭影还云霄。

世人莫得见,粉绘图轻绡。

凛然堂牖间,霜气生春朝。

风雨夜如墨,古木无鸣枭。

形式: 古风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怀素书

上人工书世所稀,于今散落无复遗。

君从何处获数幅,败绢苍苍不成轴。

云流电走何纵横,昏醉视之双目明。

烈火烧林虎豹慄,疾雷裂地龙蛇惊。

须臾挂壁未收卷,阴风飒飒来吹面。

秪疑神物在闇中,宝秘不令关俗眼。

嗟余平生不识书,但爱意气豪有馀。

欲求数字置座侧,安得满斗千金珠。

形式: 古风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括苍石屏

主人小石屏,得之括苍山。

括苍道里远,致此良亦难。

层崖万仞馀,腾出浮云端。

吴儿采石时,萝蔓愁攀缘。

石文状松雪,毫发皆天然。

置之坐席旁,清风常在颜。

愿君善藏蓄,永日供馀闲。

慎勿示要人,坐致求者繁。

将使括苍民,吁嗟山谷间。

形式: 古风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干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深。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消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