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福唐观二首(其二)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曾经跟随云雾在这座山中游历,攀登山峰直到最高处的楼台。
九月登高要有深意,七年来的歧路也足以让人感到忧愁。
树木或红或绿,投下高低错落的影子,远处近处的烟雾时浓时淡,弥漫着秋天的气息。
短暂享受炉火的温暖不必离去,我愿静候,陪伴天子的仪仗队进入这片广袤的神州大地。

鉴赏

这首诗是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其二)》,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首句"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探索,通过云水伴随登临高处,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愿。

接下来的"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感慨。九月登山不仅是一种季节的选择,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而"七年岐路"则是对往昔岁月的回望,可能隐含着诗人的某些不易言说的哀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秋景图。色彩与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自然界的无限魅力。

尾联"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则充满了超凡脱俗之意。炉香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安详,而"伫陪天仗入神州"更是表达了一种通晓宇宙、融于自然的境界,是诗人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与心灵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

杜光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 字:圣宾
  • 号:东瀛子
  • 籍贯:缙云
  • 生卒年:850—933

相关古诗词

题鹤鸣山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纪道德

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踰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怀古今

古,今。感事,伤心。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朮,谁能含光遁世鍊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彫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将军

□□□□□□□,□□□□□□□。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剑息波涛。

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

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